秋日陽光下,基輔綠樹成蔭的街道充滿生機,熙熙攘攘。對於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尼來說,人們在這樣的場景中享受生活是他們奮鬥的目標。他說:「我只希望在整個烏克蘭領土上,人們能過上正常的生活。」除了偶爾的空襲警報外,基輔市區的生活似乎正常運轉,主要的戰爭跡象只剩下生鏽坦克,以及穿著制服的各種軍人在假期中與親人團聚的場面。
然而關鍵是,戰爭確實還沒結束,烏克蘭軍隊仍在努力奪回失地。反攻的進展並不如預期,俄羅斯的防線並未崩潰,近五分之一的烏克蘭領土仍在俄軍掌控之下。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17日警告:「我們必須為烏克蘭的長期戰爭做好準備。」美國最高將領米利(Mark Milley)也贊同此觀點,指出將擁有逾20萬兵力的俄軍逐出烏克蘭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已開始在演講中提及戰爭持續下去的前景。他最近告訴人民:「我們需要學會與(衝突)共存。而共存取決於戰爭的性質,我們要準備長期繼續戰鬥,同時盡量減少傷亡,就像以色列一樣,我們可以這樣生活。」
烏克蘭人知道,俄羅斯正在積累飛彈和無人機庫存,以在寒冬時襲擊他們的能源基礎設施。他們也知道,戰場上的志願者越來越少,男性人口被徵召來取代前線的傷亡人員。他們也開始明白,這場戰爭似乎沒有盡頭:一年前,有50%的人認為它會在一年內結束。現在只有34%相信如此。
在俄烏消耗戰中,難以確定哪一方擁有更強大的持久力。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對俄國部隊的生命漠不關心,而烏克蘭民主社會重視生命。哲連斯基最近告訴《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烏克蘭當局關心的是既要恢復領土,也要盡可能保護更多人命。
烏克蘭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且依賴國際盟友提供軍事和財政支援,為了支撐長期抗戰,當局深知必須進行軍事、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大規模變革。《經濟學人》21日報導分析了這場戰爭對國家社會造成的影響,包括大規模人口外流和家庭破裂。為應對長期戰爭,烏克蘭正在重建軍事工業、發展無人機產業、吸引西方軍事承包商等,同時努力保護黑海港口的糧食出口,以緩解經濟壓力。
軍事改革:從零開始重建
在軍事方面,哲連斯基已經展開明確轉變,任命新的國防部長烏梅羅夫(Rustem Umerov)。這位41歲的國防部長表示,他的使命是建立烏克蘭的國防工業和軍事實力,以便西方盟友不再視烏克蘭為一直乞求援助的依賴者,而是一個能夠塑造自己命運的合作夥伴。他強調,解決烏克蘭的問題不應該基於情感,而應該建立在明確的體制、高效的物流和發展良好的工業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