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仍記得國小國語課折筷子,講團結的故事,相信世人也都知道克服困難需要眾志成城,但隨著年紀增長,團結經常是名詞,而非動詞,因為捨我其誰大於團結重要。
二o二四年台灣總統大選,下架民進黨是現今三組在野勢力的共同口號,從海邊夜話到咖啡敘舊,再再燃起支持者的希望,卻也次次令他們失望。現在郭台銘與資深藝人賴佩霞已開始全台連署,展現出當仁不讓,角逐大位的決心,在野勢力要整合,槍口一致對外,恐更加困難。
國人只要合乎資格,誰都有權利參與選舉,所以郭董參選總統是他身為國民的權益,無人可以置喙。問題是,當國民黨徵召侯友宜為總統候選人時,郭董立刻表示會信守承諾,盡最大力量幫助前者勝選,頗有總統不必是我的豪情壯志。之後,郭董參選的動作並未停歇,自然就沒有支持侯友宜之舉,難免令外界質疑。
對於郭董言行差異的緣由,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如此發展要國人如何相信,他能帶領台灣走出困境,同時能在對等的前提下,中共願意和他坐下來談兩岸的未來,屆時台灣又須付出何種代價。畢竟,治理一個國家不比經營一家企業來的輕鬆簡單,企業走向負責人說了算,國家存續總統無法一意孤行,否則民進黨早宣布獨立了。郭董應借鏡川普,看他把美國搞成什麼樣子。
弔詭的是,郭董在登記連署時表示,他事前即知賴佩霞的國籍問題,且有保握在期限內解決,這與郭團隊之前所言,也是事後才知國籍之事,顯然有所出入,何者為真?再者,郭董多次說為了整合而參選,其發言人黃士修也說,可隨時退是選擇副手的考量,令吾人有郭賴配只是一齣緩衝的戲碼罷了。
郭董應該知道他的民調墊底,但要他承認民調或支持率低,有損他的尊嚴與地位,但藉由副手資格問題有尊嚴的退場,則另當別論,也可嫁接整合參選之說,藉由回到藍營壓迫白色力量整合,成為真的造浪者,如果明年政黨輪替,他亦是首功者之一。
筆者認為民眾黨會接受整合的原因是,民眾黨極有可能像新黨、台聯、親民黨一樣式微,因為他們的崛起完全繫於一人,初期西瓜派者眾多,組成分子難免複雜,當熱度過後,如高虹安市長出包者日多,該黨亦隨之萎縮。近日,親綠談話性節目全力攻擊高虹安的用人及施政爭議,柯文哲面對鏡頭也只能不知所云,失去往日的風采。
相較於郭、柯的話題性,侯友宜走的像是一個人的武林,但卻是安靜且穩健,如同他在辦案般,不受外界干擾。大家都知道,在野團結都不見得贏得了大選,更何況三分天下的局勢,這也是執政黨有恃無恐的原因。當捨我其誰過於膨脹,團結就又成為名詞了。
*作者為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