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商務部4月間對台祭出貿易壁壘調查,日前宣佈延長調查期間。待明年結果出爐後,其相應反制措施為何?是課懲罰性關稅?針對涉及產品輸陸同樣設限?還是國台辦主任宋濤透露的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對岸迄未鬆口,引發國內疑慮。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周知解套良法,是無論透過WTO架構或恢復過去制度化協商,兩岸坐下來談。但一來卡在協商前提的政治論述,而我方所謂「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過於「一廂情願」;二來WTO仲裁上訴機制早已停擺,訴諸該組織又有突顯台灣主權與「兩岸議題國際化」顧慮;三來從陸方刻意將延長貿易壁壘調查期限,押在我總統大選前夕,似欲「觀風向」來看,警示意味濃厚。是現階段縱我方一再表態「歡迎諮商」,料對岸溝通意願仍微。倘明年選舉結果是綠營繼續執政,估計談判機會更為渺茫。
惟若不談,有何管道解決糾紛?鑑於兩岸都已申入CPTPP,馬前總統曾呼籲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審查服貿,以利雙方同入CPTPP。朱雲鵬教授則認為兩岸都進CPTPP,則不用再簽貨貿,可為我政府「政治解套」。是不管程序步驟為何,有識者既不排除兩岸循WTO模式同入CPTPP的可能性,從而吾人或可思考以下路徑:設若台、陸均為CPTPP成員。能否透過該協定的多邊談判機制化解貿易爭端,以替代過去傾向「讓利」及「惠台」、欠缺公正第三方監督履行、易受政治干擾的兩岸協議?
眾所周知,台灣參加CPTPP主要阻力在大陸。如國台辦曾針對性表示「不為『台獨』行徑提供任何便利和平台」,顯不願見民進黨政府在此議題上得分。另沙盤推衍,因加入該協定須會員國一致同意,茍大陸捷足先登,台灣入會難度恐大幅提高。
然擋台加入,其間得失利害,對岸或須深思------
首先國內政黨輪替,已成常態。此番我方係以「台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遞件,業迴避政治挑釁與爭議。若台灣能進CPTPP,必然向其他國家地區,包括同為會員的對岸大幅開放市場。預期效應,不僅當初太陽花學運力拒的服貿、貨貿項目,連同原受抵制的大陸農、工產品,甚至陸資,我方多需對接准入。因之日後兩岸經貿互動必將更形頻繁,有助「區域一體化」。對向來不遺餘力推動所謂「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陸方而言,何嘗不是一大利多?
反之,堅持報復制裁或中(終)止ECFA,在兩岸高度貿易依存與緊密產業分工下,不啻傷人傷己,亦難保此舉不會刺激被孤立的台灣與大陸脫鉤斷鏈,以分散市場避險,或加速「選邊站」投向美方圍堵中國戰略,豈明智之舉?
至我方加入CPTPP後,未來輸陸可享關稅與其他優惠,雖或不如過去ECFA與未完成的服貿、貨貿,同時再難避免大陸產品、服務業與陸資,挾最惠國待遇叩關挑戰,波及國內農漁、鋼鐵、紡織、工具機等領域。但藉助該跨國平台,除可讓兩岸不公平貿易現象與向來衝突迎刃而解,復能開拓更大外銷市場,收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國際地位之鉅益。利弊衡量,可說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上述情勢與策略選擇取捨,攸關我經貿長遠發展、民眾生計,包括未來兩岸關係走向。此際各黨總統參選人應負責任的提出因應對策。如認拙見可納,建議我方除積極提出長期的相關合作互惠倡議外,為爭取對岸「不阻撓加入」,中期內仍應認真回應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對等檢討調整,釋出善意。短期內不妨先向大陸主動開放若干片面採「雙軌制」(對陸設限,對外開放),業明顯構成歧視,且對國內產業市場衝擊影響較小項目,如近來廣為討論的雞蛋、蘋果與部分原料(美商麥當勞曾抱怨無法使用對岸價廉物美的薯條)等進口,以為破冰。
長久以來的兩岸貿易失衡,終需檢討匡正。與其互打經貿法律戰,致兩敗俱傷,彼此何不共同把握CPTPP入會時機,既重整雙方經貿秩序,又包容互利、創造雙贏?
*作者為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