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聲、跳蛋震動都能作為素材!台北藝術節《噪集》即興撞擊出音樂的各式可能

2018-09-08 15:20

? 人氣

水田拓郎說,現場觀眾可以自己選擇要如何聆聽這些聲響、音樂,也會看到很多音樂家,用大家過去沒想像過的方式來演奏樂器,現在《噪集》團隊正在搭建場景,到時後觀眾所聽到的聲音、體驗到的感受,都是獨一無二的經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鄭宜蘋:手機、跳蛋、DJ器材……研究聲音就是研究生命

台灣聲響藝術家鄭宜蘋(Betty Apple)則解釋,此次她的表演,使用媒材是手機、跳蛋還有DJ器材,比較像是片段的DJ表演,也會使用她的身體表演,她是靠身體說話的人,這些表演物件都是在幫助身體跟聆聽東西之間的呼告性。

對於些物件有何意義?鄭宜蘋說明,跳蛋是以前就在使用的媒材,她關注的主題多是性跟死亡,研究聲音就是研究生命,在工業革命之前動物發出的聲音,基本上都是為了要繁殖、求偶,但在工業革命、有了電力後,有各種機器可以滿足生活慾望,人類現在使用機器時產生的聲音已經跟繁殖沒有關係,如跳蛋雖然是情慾物件,但它不是為了繁殖,是單純為了解決慾望,不像彈鋼琴是會覺得好想談戀愛,這個聲音就是現代人的速度,跳過了一切程序解決慾望,「我想問的就是我們要那麼快幹嘛?」

鄭宜蘋進一步解釋,她以前的作品是使用手工的物件,但像手工項鍊1分鐘可能只能做1條,跳蛋用工廠做1分鐘可能能做100個,她也會用這些物件來探討時空之間的關係。

劉芳一:透過口腔、舌頭或喉嚨,人聲的即興

來自高雄的劉芳一則說明,他主要會做人聲的即興,透過口腔、舌頭或喉嚨,一邊發出聲音一邊組織,像是一些咀嚼、吞口水的聲音;他指出,這些聲音都是透過頭骨傳遞到我們的大腦,是平常自己聽得到、別人聽不太到的聲音,他會透過麥克風把這些聲音放大。

對於創作理念,劉芳一解釋,對他來說像這樣即興發出,並組織聲音,就跟說話、唱歌是一樣的,聽這些聲音其實大家都有經驗,只是平常不會納入所謂聲音或表演的範圍裡,現在台灣對發聲、唱歌的經驗是這樣,但如果放到全世界,其他文化在傳統上都會很多不同的方式發聲,並運用在歌唱上。

2018台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則表示,他們在策展過程中意識到,台灣有很重要的聲響藝術發展,很高興能在策展中將這些元素跟全世界連結此外也秉持北藝的傳統,每年出版一本專書,今年正是出版了《噪集》,蒐羅各式雜誌、官方訪談內容,紀錄台灣的聲響藝術家與重要活動。

《噪集》將於9月8-9日於台北中山堂演出,詳細演出資訊請洽活動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