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在沒有國際壓力要求撤軍的情況下,以色列可以持續戰鬥多久?
以色列頂尖的安全和情報記者約西·梅爾曼(Yossi Melman)表示:「政府和軍方覺得自己有國際社會——至少是西方領導人——的支持。當中的理念就是『讓我們動員起來,我們有很多時間』。」
但他相信,若以色列的盟友看到人們挨餓的畫面,就遲早會介入。
聯合國難民機構已經警告,加薩很快會變成「地獄洞口」。以軍的空襲摧毀了當地1300座建築物,死亡人數迅速攀升,供水、供電和燃料被切斷,當地半數人口被要求逃離大面積地區。
營救人質的利益考量
哈瑪斯擄走的人質當中很多是以色列人,但也有不少外國公民和雙重國籍者,因此包括美、法、英等多國政府在這次軍事行動都有利益考量。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已向該國受影響家庭承諾,會將他們的親人帶回家:「法國永遠不會拋棄自己的子民。」
人質的命運會如何影響軍事策劃者,目前尚不清楚,而以色列領導人也面臨國內壓力。
軍事專家沙洛姆將目前的情況與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相比較,當時巴勒斯坦槍手擄走以色列的運動員,殺害了11人。
以色列政府當時展開一項行動,要找到並殺死參與該場襲擊的每一個人。他相信,當局這次也會追捕綁架事件背後的所有哈瑪斯分子。
要在加薩營救上百名被劫持在不同地點的人質,可能是超出以色列精英部隊總參謀部偵察部隊(Sayeret Matkal)的能力範圍。哈瑪斯已威脅要槍斃人質,作為對以色列進攻的威懾。
2011年,以色列為了解救被哈瑪斯囚禁了五年的士兵吉拉德·沙利特(Gilad Shalit),交換了1000多名巴勒斯坦囚犯,包括後來成為哈瑪斯在加薩政治領導人的葉海亞·辛瓦爾(Yahya Sinwar)。
這讓以色列政府考慮是否再次大規模釋放囚犯時,要再三思量。
鄰國的反應
以色列鄰國的反應,也將影響地面攻擊進程和結果。
其中與加薩接壤的埃及可能提出的更多要求,該國正努力爭取讓救援通過拉法邊境口岸進入加薩。
「加薩人民因為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所遭受的苦難越多,埃及面臨的壓力就會越大,它要表現出自己並沒有背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的奧菲爾·溫特(Ofir Winter)說。
但他相信,這種情況不至於令開羅開放邊境讓加薩人大規模湧入埃及,或者與以色列進行軍事對抗。
以色列北部與黎巴嫩接壤,兩國邊境受到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