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言之,與其聘僱勞權價值高漲的本地勞工,不好使喚又難以完全配合職務需求,找來人生地不熟的外籍移工,只要搞定引進的仲介,就能盡其所能的納為己用,彷若像帝王般的心態,以奴役的態度,要求配合未盡乎合理的勞動條件,藉以達到業者所需的勞動力標準。(社福移工制度,不就是這麼被玩爛的麼?看看那些名門士紳家中所聘僱的移工,有多少真正再照顧老人家,都是假照護之名行僕人之實,至於哪些項目違反勞動條件,就不一一細談了。)
因著少子化,台灣必然走向缺工的死胡同,然而,至少截至目前為止,大老闆們缺的不是工,而是奴,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外籍移工始終是「補充性人力」,政策基調不會改變
按筆者對勞動部的了解,勞發署對外籍移工的導入,態度上相當嚴謹,不會因著產業或其他部會的呼籲,便貿然開放更多業別適用移工政策。畢竟,移工在台灣已突破七十萬人,基於捍衛本地勞工的權益,政策始終還是朝著減少移工使用的方向在走,除非各該業別已經確定沒有本勞願意投入,才會思考引進移工,絕對不要以為、無病呻吟的喊一喊就會有用。
當然,因應缺工的陣痛期,勞雇之間的勞動條件期欲達到交會的甜蜜點,確實需要時間的磨合。處在空窗期的這段時間,或許可以思考仿效「農事服務團」的機制,招募勞參率偏低的族群,進行專業培訓,業者可於忙季期間提出申請(如旅宿業的假日),由服務團團進團出補足勞動力。又或者真需要導入移工協助,亦可由產業公會做為僱用單位,其下會員若有勞動力匱乏的需求,同樣採申請制來補足,都是相對可行的折衷方案。
小結:大老闆們,佛心點,好嗎?!
綜言之,移工制度就像看得到、吃不到的甜美果實,舉凡甚麼勞動力出現匱乏的缺口,好似一股腦認定推給移工就能妥適解決。但人力是競合的,攸關的是總體勞動條件是否受到衝擊,只要未能確定各該產業完全沒有本勞願意投入,則就不可能有導入移工的可能,這是對保障在地勞工的承諾,各國皆然。
所以,奉勸那些嚷嚷著缺工的企業主,還是誠實回頭面對自己的薪資福利,端看到底還有哪些勞動條件可以優化,不要動輒徵才沒人上門,就公主、王子病上身,直喊著要外籍移工,成熟點,好嗎?
*作者為成大政經所博士,曾任勞動部機要秘書、立法院法案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