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官員表示,在過去一年中,美國外交官在與中國官員的「幾乎每次談話」中都提出重建軍事對話的重要性,但都沒有成功。
一位官員指出,在討論這一問題時,中方經常提出「間諜氣球事件」。這位官員說:「我認為間諜氣球事件凸顯了我們當時在與中國政府建立高層次、有影響的溝通方面遇到的困難。」
今年年初,美國偵查到有中國「間諜氣球」飛越美國領土上空,隨後在拜登的指示下將其擊落。該事件後,布林肯曾推遲了訪華計劃,稱中國的行為「不可接受和不負責任的」。
在氣球危機之後,拜登政府一直努力緩和緊張局勢。最終,布林肯於6月前往北京,稱與習近平先生進行了「坦誠的對話」。此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氣候變化特使克里和商務部長雷蒙多也相繼訪華,試圖與中國相關領域的高層重建對話。
最終,中方也發出了橄欖枝。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於10月底訪問美國,為拜登與習近平在舊金山的會晤創造了條件。
朱志群教授認為,習拜會後,軍事高層交流「可能會有些突破性的進展」,比如雙方在恢復了經貿和氣候變化等高層對話的基礎上,宣佈將逐步恢復軍事高層交流。
「如果雙方繼續營造良好的氛圍,中方可能會邀請美國國防部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層次的官員訪華,而中方也會有軍事高層赴美。 當然,現在中國國防部長人選目前還不明朗,這方面的交流會有所延誤。」
對會談成果預期不高
分析人士認為,這次領導人會晤更多是為了管理競爭和穩定雙邊關係,防止對抗升級,產生對雙方都不利的負面影響。但不要期望取得更多突破性進展,對所謂「重啟」雙邊關係不應抱有期望。
其中一部分重要原因是,美中雙方目前仍是競爭對手,雙方都試圖在軍事、經濟、貿易等方面的牽制對方的影響力。在人權問題、美國的印太戰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等方面上存在根本分歧。
另外,華盛頓的鷹派並不支持拜登政府與中國領導人接觸。在美國即將進入大選期間,類似言論將持續充斥華盛頓政壇。
在中國方面,北京將關係惡化歸咎於華盛頓,認為拜登政府心口不一。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研究專家裘德-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說,習近平在3月份指責美國領導西方「包圍、遏制和壓制中國」時明確表達了這一態度。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最近稱讚了中美關係改善的積極進展,但他強調了美國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他在11月9日中美交流基金會舉辦的「香港中美論壇」上通過視像表示,「美國需要以行動兌現承諾,不試圖改變中國的體制,不需求冷戰,不支持台灣獨立、兩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試圖阻礙中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