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立陶宛和台灣的經貿投資合作,立陶宛經濟部次長澤麥提斯(Karolis Žemaitis)先前稱,立陶宛已做完其部分的所有事,包括簽署所有文件,「我們正等待台灣執行2023年初談成的協定。這是台灣的官僚程序。我們沒有參與其中。我們只能鼓勵同僚,並希望能盡速履行協定」。
「我們正試著加速程序」,吳釗燮向LRT強調,「台灣的企業通常想和美國、日本等他們覺得安心的國家合作。這需要時間去說服立陶宛和波羅的海是適合投資的地方」。不過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副主席薩卡利耶涅(Dovilė Šakalienė)直言,台灣把投資和科技視為王牌,且謹慎計算每一步。
台灣把投資、科技當王牌
薩卡利耶涅說,這段期間可看到台灣關於對象、為了誰及目的都審慎計算,「他們真的處於很困難的情況,地緣政治極度敏感。他們真的很努力為自身爭取每次關注,採取每個讓他們感到強大,並抵抗中國壓力的每一步」。她亦稱,吳釗燮來訪立陶宛,與希米利特才訪台有關。
薩卡利耶涅直言:「任何高層官員、高階層政治人物到台灣訪問,對他們來說特別重要。他們想要(立陶宛)國會議長到訪很久了。該訪問非常重要。」訪問立陶宛的歐洲議會對華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告訴LRT,立陶宛和中國的衝突促使歐盟對中國的看法改變。
包瑞翰強調,現在希望歐盟成員能緊密團結,但坦言連老成員都無法忽視中國,像是法國才和中國宣布數個大型合作計畫,預計會為法國帶來許多工作機會。不過他提到,中共的態度變得令人無法接受,「他們出賣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離間夥伴,並對不照北京當局要求行事的人施壓」。
「他們相信其已在西方脆弱,而他們強到可隨心所欲的世界,且弱者會依他們所想的犧牲」,包瑞翰說,「這不是我們想創造的世界」。另外,蘭茲貝吉斯10日稱,立陶宛外交部和中國的代表接觸,但不透露談判情況。對於吳釗燮到訪是否影響談判,蘭茲貝吉斯回道,中國不滿的是代表處的名稱。
蘭茲貝吉斯說:「中國責怪立陶宛之前的決定,即代表處的名稱,雖然我們堅持這不是建交,也未與『一個中國』政策相悖」。2021年11月18日,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開館,且以「台灣」(Taiwanese)為名,3天後中國宣布與立陶宛的關係自大使級降為代辦級。
中國2021年8月就召回時任駐立陶宛大使申知非,而立陶宛同年9月召回時任駐華大使米凱維切涅(Diana Mickevičienė)。《路透》同年12月引述消息稱,立陶宛因中國恫嚇,把當時的代辦契雅佩涅(Audra Čiapienė)和全體館員及眷屬撤回國。2023年3月,立陶宛已派駐新的代辦貝克舒斯(Mantvydas Bekeš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