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發布的一項最新問卷調查報告顯示,界限分明的「選邊站」思維在非西方世界並不得到認同,大多數民眾認為自己的國家可以「看菜單點菜」,根據不同的議題和國家利益來選擇合作伙伴。
走出疫情陰霾之後,人們面對的是一個充滿對峙和衝突的世界,以及不斷湧現出來的要選哪邊站的拷問:選擇美國還是中國,支持俄羅斯還是烏克蘭?
雖然西方領導人通常習慣性地透過意識形態和制度競爭的視角來看待如今的世界,但是一項由智庫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委托民調機構在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研究顯示,歐美政府高層對西方以外國家的想法顯然有所誤解——各國民眾並不打算在「支持西方」和「反對西方」之間做出固定的選擇,而是更傾向於讓本國政府「見機行事」,根據所涉議題來務實地選擇合作伙伴。
該智庫最新發布的這份研究報告基於對11個歐洲國家(丹麥、愛沙尼亞、法國、德國、義大利、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西班牙、瑞士和英國)和10個非歐洲國家(巴西、中國、印度、印尼、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土耳其和美國)的成年人進行的問卷調查。受訪者一共為25266人。
西方國家對移民的吸引力仍然遙遙領先
調查發現,歐美國家在「軟實力」方面仍然優於中國和俄羅斯,也就是說非西方國家的大多數民眾仍然將歐洲國家和美國視為具有吸引力的居住地。對於「如果要移民國外,你會選擇哪個國家居住?」這個問題,巴西、南非、韓國、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受訪者當中選擇美國和歐盟國家的都佔了大多數,其中土耳其有51%的受訪者選擇歐盟國家,巴西有40%的人願意移民美國。
而相比之下,回答願意移民中國或者俄羅斯的比例都較低,只有南非受訪者選擇中國的比例略高(13%)。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只有1%的人願意到中國居住,沒有人想去俄羅斯,而希望移民歐美國家的比例加起來卻高達76%。在俄羅斯和印尼受訪者當中,雖然希望移民歐美的比例都不高,但是選擇中國的比例也很低(分別7%和3%),更多的人是回答「這些國家都不想去」或「我不知道」。
軟實力不一定能帶來政治結盟
調查發現,對於非西方國家民眾來說,歐洲和美國對他們的吸引力並不能直接轉化為與其結成政治同盟的意願。對於大多數受訪者來說——包括來自歐盟國家的民眾——他們已經走進了一個「看菜單點菜」(à la carte)的時代,也就是說在不同議題上,每個國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非得要選擇某一種固定「套餐」,只能在對立的兩個陣營中選擇一邊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