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台積電,目前在半導體先進製程上,已經放棄與台積電競爭的聯電,在兩岸市場的佈局上,的確比較「左右逢源」。
業界分析,聯電董事長洪嘉聰上任後,在邏輯晶片代工上,逐漸改變前董事長曹興誠的策略,不再與台積電競爭,轉而投入DRAM代工,某種程度上是差異化競爭,聯電這次與中國晉華的合作,也是循合法管道,向經濟部投審會提出申請,然而,包括聯電在內的中國投資行為,仍然有部分是台灣法令管不到的領域,尤其是聯電日前通過子公司和艦A股掛牌上市,看在民進黨政府眼裡,的確會有一些不放心。
然而,從台灣經濟利益角度,美光若將當初併購瑞晶所取得的營業秘密,視為其核心利益,台灣在中國積極扶植記憶體產業的過程,到底該站在哪一方?
撤高通罰款、起訴聯電 民進黨逐漸靠向美國利益
事實上,以目前兩岸半導體產業高度整合情況下,不僅聯發科在內的IC設計產業,多數營收來自於中國市場貢獻,即便是台積電在上海與南京,都有8吋與12吋晶圓廠。
日前2018年國際半導體展的展前記者會,鈺創科技創辦人盧超群,當著科技部長陳良基的面,呼籲政府應該加強特定領域系統晶片(domain specific system-on-chip)的能力。
據了解,國內IC設計產業對於未來物聯網、人工智慧的時代,其實是充滿期待與焦慮的,因為包括特斯拉、臉書、亞馬遜等系統廠商,現在都跨入了IC設計領域,台灣方面因為在無人車等領域,沒有一個領導廠商帶頭,一直希望透過兩岸科技合作,打進中國比亞迪、百度等公司的車電體系。
不過,半導體界主管觀察,從公平會撤銷美商高通的天價罰款,台中地檢署以違反營業秘密起訴聯電等案件可以看出,政府在爭取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過程,已經有逐漸靠往美國利益的傾向。
台灣夾在「兩隻大象」間 處理不慎恐成一方「出氣筒」
國內智庫主管表示,中美貿易大戰,台灣在評估利弊得失過程,其實非常小心翼翼,因為兩隻大象打架,夾在中間的台灣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成為其中一方的出氣筒,不過,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目前仍執全球牛耳,台灣在科技領域靠往美國,其實是不得不然的選擇。
智庫主管分析,川普在中美貿易戰中,劍指半導體為首的「中國製造2025」,在策略上可以說是一招封喉,中國過去發展科技產業過程,向來不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官方投資的半導體公司,向美日半導體設備商購買設備後,為了得知背後的技術,常常買來就拆,把技術抄來用,如今,美國對中國半導體技術祭出圍堵策略後,其他國家也意識到中國智財權問題,未來將半導體設備輸出中國,也會審酌再三。
「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是只靠錢就可以堆出來,外國半導體設備不賣給你,你就起不來!」智庫主管表示,目前全球半導體測試與量測設備技術,都掌握在美國手上,中國如果在智慧財產權議題上跟美方讓步,美方若真的對中國下重手,中國28奈米以後的製程,恐怕就起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