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過我投書的朋友都知道,我的立場一向偏藍,這沒什麼好藏的。
但也從研究所開始,身邊越來越多朋友支持柯文哲,由綠轉白、由藍轉白的都有。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對這個有話直說,標榜要走出「第三條路」,和痛罵「藍綠都是垃圾」的柯文哲產生些許好感。
然而這些好感,幾乎都在這次的藍白政黨協商後消失殆盡,已經畢業、進入職場歷練的同學們,也在賴群表達失望。人無信而不立,作為一個政黨領導人,再怎麼想走出第三條路,都不該用騙、用取巧、用這種徹底背棄承諾的兩面手法。如果這真的是台灣民眾黨的核心價值,科學、理性、務實,這三個詞的字典定義都可能得改寫。
政治上,所謂第三條路,本就不是像政治變色龍一樣,見風轉舵,主流民意反哪個黨,政見就全抄另一個。在歐洲和中南美洲,主張第三條路的政黨,都有其獨立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以經濟為主,進而延伸到其他內政議題,甚至在外交政策都能有完整論述。再差一點,近十年來國外的反體制民粹,也都能以破壞式創新的精神帶來改變。
仔細思考,你說柯台北執政八年,改變了什麼?創新了什麼?台北市這個百年古城有什麼讓外國客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風貌?這個問題恐怕沒什麼人回答得出來。到現在看柯的國政論述跟不分區名單,毫無亮點,前者跟侯友宜的擺在一起,恐怕不了解台灣選情的外媒,都會以為國民黨資料印錯,印表機快沒水才印成蒂芬妮藍。
走不出第三條路也不一定是柯的錯,台灣夾處美中,統獨的格局下,要有第三勢力本就困難,柯能和國民黨斡旋至此,必須給予基本的尊重。但是毀約,以及從反對密室,到強力要求2538密會,這必然得另當別論。
15日的協商結論,以柯頻頻號稱智商157,除了柯粉外,應該沒多少人相信他會不清楚統計誤差的定義。事後反悔,還放任家人和幕僚塑造被害人形象,這種故意翻桌的行為,有誰敢放心讓這種人領導國家,為國家利益奮鬥?簽訂慕尼黑協定後,某位極具爭議的國家領導人說自己說願意為了國家利益,說無數次的謊;柯則是為了登大位,願意出賣誠信,犧牲政黨核心價值。
柯文哲的這種表現,不只注定讓民眾黨泡沫化,原本力挺他的年輕人,恐怕也都在他確定登記參選後跑光。藍白合是重要,但就算破局,躺著倒下來,大家都會尊敬,倘若硬要在地上滾個兩圈賣慘,那就是過度入戲,只留下滿場觀眾陪柯文哲尷尬了。
*民間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