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截至2030年前,全球6成人口將住在城市裡,而一座城市的人口越稠密,氣溫就越高。城市會吸收熱度,創造熱度,輻射熱度,瀝青、磚塊、水泥、深色屋頂就像會吸熱的海綿,白天吸熱,夜晚排熱,對那些無法負擔空調費用的人們來說,夜晚也無法稍微涼快一些。
2014年美國國家氣候評估報告(NCA)指出:「根據預估,都市熱島效應、老化的人口、越來越都市化將讓都市人口健康未來越來越容易受到高溫影響,尤其是窮人。」高溫來襲時,冷氣顯然成為生活必需品,但對許多人而言,享受冷氣遙不可及。2014年,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表示:「除非冷氣獲得高額補助,否則冷氣的分布或許反映社經不平等。」該署還指出燃料費用上漲可能讓情況進一步惡化。
樹蔭可讓地表的最高溫減少11°C至25°C,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公共衛生研究員班麻尼亞(Tarik Benmarhnia)說:「地貌景觀能預言熱浪相關的罹病率。」今年2月,他與別人共同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人們住在植被較少的地區,他們因高溫相關因素而死亡的風險高出5%。
2017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研究團隊依據各種族鄰近樹木的程度,繪製出地圖,結果發現比起白人,非裔族群住在不自然的「高溫風險相關地表覆蓋」的機率高出52%,亞裔高出32%,拉美裔高出21%。
種族隔離越嚴重 氣溫越高
2013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團隊發現,如果一座城市的種族隔離情況越嚴重,這座城市的氣溫就越高,該研究團隊建議種植更多樹木與增加淺色地表面積,藉此減少熱島效應,研究人員也強調減緩未來高溫情況的都市計畫「必須加上環境正義,並解決種族不平等的問題」。
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來改善情況:印度白天開放公園,發送免費飲水,並將貧民窟的屋頂漆成白色,藉此讓室內降溫,加上一連串公衛宣導,印度政府今年宣布近年熱死的人數大幅減少:2015年,印度有2040人熱死,去年則為200人左右。
加拿大蒙特婁政府從2004年開始採取與印度政府類似的措施,在高溫時期,每天平均減少2.52人死亡;然而,隨著全球暖化的情況惡化,當地政府勢必要重新評估與調整策略。蒙特婁「班尼迪克雷伯之家」醫療協調人員納德勒說,全球暖化的後果才正要開始影響世上每一個人:「城市必須重新思考我們如何為這些緊急狀況做好準備,以及我們能為所有市民提供什麼服務,無論對方是富人或弱勢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