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統大選,民進黨的「賴蕭配」一成形,中共立即指責其是「獨上加獨」。這兩個「獨」,前一個顯然是指「主角」賴清德,後一個則是「配角」的蕭美琴。說賴清德「獨」,還有幾分道理,但深究也未必(可另文解釋),但說蕭美琴是「加獨」,這完全是中共的誤判。
眾所周知,蕭美琴是出使美國三年半後回臺「接大任」的。即便蕭美琴在臺灣時有過濃厚的臺獨意識,三年多的在美外交經歷也一定大幅改變了她的思維。蕭美琴在美國的最主要和最重要任務,是對口美國國務院(及其他政府部門)開展臺美外交及其他臺美關係實務,其次才是「民間外交」、與在野黨、與其他對臺友好國家外交使團的互動等。作為一名來自臺獨陣營的臺灣外交官,站在臺灣和臺獨的角度,她會在美國國務院的外交圈感受到何種「外交氛圍」?可以想見,這氛圍不外是:對臺友善、對「中國」重視(「心裡」喜不喜歡「中國」是另一碼事)、兩岸關係恪守「一中政策」和「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杯葛「臺獨」話題。就本文主題而言,上述「外交氛圍」的重點就是:在美國國務院的外交圈,「臺獨」議題不受歡迎,根本提都不用提起(美國民間和在野黨那裡另當別論)。
其實,不僅是美國國務院的外交圈,即便在「臺獨的故鄉」臺灣,臺獨話題也顯然是「外國媒體圈」公開場合的一個禁忌。蕭美琴回臺後的首場國際記者會上,沒有外媒的提問觸及「臺獨」。最「接近」臺獨話題的提問來自臺灣本地媒體,是問蕭美琴如何看待中共的「獨上加獨」指責。蕭美琴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但並未「接龍」談「獨」,而是「以兩撥斤」,說這類「貼標籤」並無「建設性」。
縱觀蕭美琴回臺後的兩場記者會 ── 與賴清德一齊的「副總統參選人公佈記者會」,以及上述她自己的「首場國際記者會」,賴清德還會表達出類似「臺灣VS中國」的「臺獨概念」話語,蕭美琴則全無。相反,蕭美琴描述她在美國的工作時,強調的是「務實」,是「平衡」各方不同的觀點與利益。如此工作性質,再加上她內斂沉穩低調溫和的個人特質(對照駐德代表謝志偉),性質上屬「偏極端」的臺獨思維自然會被排除掉。因此,記者會上論到臺灣時,蕭美琴只將重點置於民主、自由、繁榮、國際空間國際交往等,絕不出現「臺獨概念」話語。
蕭美琴最「獨」的一句話,意思是要「捍衛臺灣人民決定自己未來的權利」。然而,這句話本身卻是中性的。臺獨人固然一直在此話中寄託自己的「臺獨憧憬」,但如果情勢和臺灣民意改變,臺灣人民所要決定的「自己未來」,又何嘗不可能是「民主統一」?而在當前,「臺灣人民的決定」,是蕭美琴所期望的「兩岸最大公約數」:維持現狀。可見,蕭美琴這句所謂「最獨」的話,角度稍一轉,就會變得「獨味」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