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 和戰選擇,誰能做到談判代替對抗?

2023-11-28 07:00

? 人氣

「談判代替對抗」,民進黨做不到,民眾黨有困難,只有國民黨走「馬英九路線」比較簡單。圖為前總統馬英九(左)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柯承惠攝)

「談判代替對抗」,民進黨做不到,民眾黨有困難,只有國民黨走「馬英九路線」比較簡單。圖為前總統馬英九(左)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柯承惠攝)

本月23日在台北君悅飯店的一場「鴻門宴」結束了;「藍白合」的歹戲拖棚,在郭台銘董事長宣布退選後,明年台灣總統大選正式進入賴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的「三腳督」時間。藍白談合作本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雙方落至不歡而散的局面,恰是應了那句「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離」的老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藍白合」破局不僅讓國、民兩黨重振旗鼓,也使這次總統大選的步調回到正軌,即參選各方都必須儘快端出「牛肉」。

大陸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塊「牛肉」。外界關注這次臺灣大選,就是擔心選後台海形勢會產生預期不到的變化。歐亞集團(Eurasia)總裁布藍默(Ian Bremmer)在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執行長峰會(APEC CEO Summit) 演講時,特別把「藍白合」視為地緣政治的「第一個好消息」;認為明年台灣大選後,可能產生一名不被中共視為搞「台獨」的總統,這有助於兩岸情勢的穩定。

布藍默對「藍白合」的期待已經落空,西方有媒體也開始對台灣這場選舉「選邊站」。例如,「華爾街日報」日前就發表社論指出:中國藉由政治宣傳和軍事威嚇,來推動台灣民意傾向對北京較友善的國民黨;因此呼籲美方加快「武裝台灣」以威嚇中共。殊不知「武裝台灣」,正是習近平在「拜習會」中對拜登提出的警告。

媒體人趙少康出任侯友宜的競選搭檔,使國民黨的大陸政策政見更加明確。趙堅持九二共識、反「臺獨」和對服貿、貨貿協議的立場,已和賴清德的主張針鋒相對;而臺灣選民也可以據此對馬英九和蔡英文執政時期的兩岸關係,做出利弊得失的比較。

目前必須接受考驗的是民眾黨的大陸政策。柯文哲要建立「第三勢力」,他必須建構一套與藍綠區隔的大陸政策路線。以當前兩岸關係和台灣的政治生態而言,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記得陳水扁執政前說過,他受英國社會學家、時任倫敦政經學院院長紀登斯(Anthony Giddens)所提的「第三條路」(The Third Way)影響,標榜當選後要走「新中間路線」。1999年12月陳水扁訪問歐洲時,曾應紀登斯之邀在倫敦政經學院以「臺灣新中間路線:一個全新的政治視野」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時任陳水扁競選總幹事的邱義仁曾評論說:「這是很不錯的競選口號,雖然內容會讓人感到不知所云。

陳水扁、總統、2008年。(新新聞資料照)
前總統陳水扁執政八年距離「中間路線」愈來愈遠。(新新聞資料照)

事後證明,陳水扁從執政初期的「四不一沒有」(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演變成為「四要一沒有」(台灣要獨立,台灣要正名,台灣要新憲,台灣要發展;台灣沒有左右路線,只有統獨的問題),說明陳水扁距「中間路線」已愈來愈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