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 重大快訊
  •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如何真正嚇阻共軍犯台?葛來儀、白潔曦建言賴清德「蔡規賴隨」、甚至凍結台獨黨綱

2023-12-01 17:25

? 人氣

2023年10月21日,賴清德在台大法學院參加全球台灣與抵抗中華帝國研討會(李忠謙攝)

2023年10月21日,賴清德在台大法學院參加全球台灣與抵抗中華帝國研討會(李忠謙攝)

《外交事務》網站11月30日刊出三位中國事務專家寫給華府的對中策略建言,談「美國為什麼必須安撫中國」。這三位「中國通」認為,對北京的威懾不該只是軍事實力的恫嚇,更要讓對方相信「美國無意支持台灣獨立」,否則北京可能判定「不發動攻擊將永遠失去台灣」,依舊無法阻止台海戰火。

這篇文章的三位作者分別是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葛來儀(Bonnie S. Glaser)、康乃爾大學的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柯慶生(Thomas J. Christensen)。葛來儀與白潔曦都曾在美國國務院任職、柯慶生目前則是國務院中國協調辦公室的顧問。三人指出,中國軍事實力的日益增強、更對台灣擺出咄咄逼人的姿態,對於中國的威懾於是成為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作者也認為美國有責任支持台灣、並且制定防禦性「豪豬戰略」。在軍事威懾方面,華府可以幫助台灣儲備海防與防空武器、訓練與部署民防部隊,建立食品和燃料等關鍵物資的戰略儲備;美軍則應該建立更強大、更靈活、在地理上更為分散的軍事部署,應對中國不斷擴大的飛彈庫,畢竟這些飛彈對美軍基地甚至航空母艦都構成嚴重威脅。

真正的威懾=可信威脅+可信保證

不過想要嚇阻北京「不要對台動武」,單方面加強軍事威懾管用嗎?作者指出,發出可信的軍事威脅訊號只是成功威懾戰略的一部分,畢竟如果一個遭到威脅的國家擔心不動武將帶來「不可接受的後果」,那麼他沒有理由不選擇戰爭。三位作者再次強調他們過去屢屢提及的概念,也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謝林(Thomas Schelling)的主張:若想阻止對手做你不想讓他做的事,就必須結合「可信的威脅」(你再繼續我就要開槍了)和「可信的保證」(你停下來的話,我就不會開槍)。

作者指出,當一個國家的軍事行動威脅越強大、越可信,也就越難向對手提供可信的保證,兒美中台三方目前並未提供彼此足夠的保證。為了加強威懾,華府必須明確表示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這除了包括北京的武力統一,也包括台灣追求獨立。因此當美國與台灣合作加強安全時,不可讓北京認為美方正與台灣恢復正式外交關係、或建立軍事聯盟。若能做到這一點,再加上美國與台灣可信的軍事威懾,這種保證將真正有助防止戰爭。

葛來儀、白潔曦與柯慶生指出,美國官員曾發表一些不明智的言論,像是建議美國應該正式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或者恢復保衛台灣的明確承諾——如果美國真的這麼做了,他們認為一定會削弱威懾力。因為北京可能會認為,不對台灣發動攻擊將意味著它將永遠失去統一的機會,或者為美國恢復與台灣的防禦聯盟亮起綠燈。如果中國得出這樣的結論,那麼即便華府如何加強該區域的軍事部署,可能都無法阻止戰爭。

作者強調為了真正達到威懾,「威脅」和「保證」都必須可信。實力雖能提高威懾的程度,卻也連帶削弱了保證的可信度。面對這種安全困境,也讓「威脅」與「保證」都維持可信,作者認為領導人不能無條件施加懲罰,而應該在對手合於規範時保持克制。正因為美國應該加強軍事部署、協助台灣加強防禦,所以美國也必須提供更明確、更持久的保證。

美中台三方「保證」都做得不夠

三位作者肯定,北京、台北與華府三方都致力建立與展示令人信服的戰時能力,北京希望藉此阻止台灣進一步與其分離,而台北和華府則希望阻止北京攻擊台灣實現武統。然而三方也都忽略了向對方發出訊號:這些軍事準備並非為了改變現狀,也不是為了排除兩岸分歧最終能夠和平解決的前景。

雖然美中台都確實提供了某種程度的「保證」:拜登一再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中國領導人重申「和平統一」仍是他們的首選(但其實際作為卻都背道而馳)、台灣領導人則並未推動正式獨立。但是三位作者批評,美中台三方也擴大了他們威脅的範圍與決心,從而加劇對於潛在危險的行動和反應,作者認為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的可能性,仍然值得美中台加入他們的關鍵聲明。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