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缺乏選戰魅力,却有想像空間
賴清德的民調支持度觸頂,不是沒有原因,但在選戰倒數時刻,却又有向上攀升的跡象,說法是藍白不合之後,部份不投藍的柯粉或年輕票回流。那就不能不問,為什麼難以忍受民進黨執政惡形惡狀的選民,在確定柯文哲無法當選之後的選擇,還是那個吃相難看的民進黨?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能不回到國民黨。
毫無疑問,國民黨真的弱,從二0一八到去年九合一,兩度創下基層選舉大勝戰績的國民黨為什麼弱?因為李登輝時代的黑金記憶?還是馬英九時代的無能為力─沒能像民進黨一樣肉桶分贓的如此徹底?還是不像蔡英文全面清洗獨立機關人事?難道選民寧可接受大權獨攬,連農田水利會和公投法都能沒收的總統,却不要尊重政府體制,依法行政,讓五權正常運作的總統?
中央執政權之爭,國民黨積弱已非一朝一夕,從洪秀柱、朱立倫、韓國瑜到如今的侯友宜,他們都無法承載政黨輪替的民意,但在距離重返執政一步之遙的時刻,因為侯友宜的弱,反倒聚攏最大多數的國民黨「山頭」,從馬英九、蕭萬長、王金平、韓國瑜、趙少康…,但還是不夠,為什麼不夠?拿柯文哲對比,更能顯現其中反差,國民黨太傳統太老派,選舉戰術全面回歸基層動員,這不能說錯,畢竟九合一勝績就是國民黨的底氣;但時代終究不同,基層為零的柯文哲打的不只是「空戰」,而且是「網路空戰」,走不到地方,柯文哲就搞二十四小時直播,民調最低的柯文哲,網路聲量却最高,即使年輕票回流到民進黨的多,但繼續為柯網路直播搖旗吶喊者更多,這讓選局多了「測不準」的變數,唯一能測準的就是柯落選,侯拚命,三黨不過半。
那麼想像一下,三黨不過半,誰當總統更適合?賴清德中常會下達KPI動員令,依舊力拚完全執政的賴清德,描繪的還是民進黨全面執政的圖像,即使三黨真的不過半,他走的還是扁執政的老路,沒有更新的想像空間,唯一能寄希望的是賴清德要面子的政治風格,國會在野聯手制衡讓民進黨不能為所欲為,但賴清德的執拗則是另一種風險;侯友宜重提「聯合內閣」,呼應柯文哲的主張,果若如此,台灣有沒有機會走向弱勢總統強勢閣揆,讓政府體制真的朝內閣制而非總統制傾斜的雙首長制?五院人事則依從專業獨立原則,扭轉唯一黨之命是從的現狀?侯友宜在選戰中缺乏個人魅力,但却像留白甚多的畫紙,還有各種可能,他需要的是刺激選民對他的想像。
華人文化習慣「強人」,自有總統直選以來,行政院長即使憲法明定是「最高行政首長」,但却愈來愈像總統的執行長,且歷任閣揆也如此自我定位且甘之如飴,這才讓總統有了「大權獨攬」的空間,但這不是民主政治的正常現象。政治可以表演,但畢竟不是戲劇,理想可以談得很高遠,但必須落實,在爭辯哪個候選人更好之餘,或許該想像的不是總統,而是你想要什麼樣政治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