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事務」季刊近日發表一篇由美國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白潔曦(Jessica Weiss)及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專文,備受關注。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9日直指,3位作者將中國武統台灣的危機,歸因於台灣追求主權獨立,這不但犯了倒果為因的邏輯謬誤,也顯示出對兩岸關係複雜的歷史因果缺乏深入的認識與了解,且這樣的看法也非美國學界的主流。
游盈隆在臉書表示,該文引起高度關注,主因是他們給了最有可能當選2024台灣總統的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一個聳動的建議,「當選後應重新考慮凍結台獨黨綱,讓維持現狀的承諾賦予更多份量和可信度」。也因此突將賴清德推向殺戮戰場,無端曝露在藍白陣營猛烈反台獨炮火中。
游盈隆提到,3位作者長期對台友善,和蔡政府關係良好,甚至合作無間,卻選擇在大選關鍵時刻猛然出擊,令人相當意外,先不論其動機,這項提議究竟是好主意或餿主意值得探討。他並提到,2005年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來台訪問,和當時的總統陳水扁有一段重要對話,媒體也做了大幅報導。
游盈隆分享,扁問「台灣不獨、中國不武,進而簽訂兩岸中程協議,是美國政府的政策嗎?」柯林頓很坦率地回以「一、恊議期程難訂,內容為何?誰來保障協議的效力?;二、簽訂中程協議,將會給繼任者及後代子孫造成困擾,侷限了他們自由選擇的空間與條件;三、不論簽多少年,在期限屆滿前,如果中國依然不民主,而台灣不願統一,這恊議反而可能成為中國對台動武的藉口,那就形成一種台灣的大限。」
游盈隆稱讚,柯林頓不愧是美國歷史上最英明的總統之一,短短數言充份展現偉大政治家的睿智和遠見,不是一般學者如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所能及,更非徒子徒孫所能望其項背。而葛來儀等作者的文章重點之一是,「就台灣而言,在採取必要措施加強防禦的同時,必須向北京做出可靠的保證,只要中國不武力犯台,就不會追求獨立或永久分離。」
游盈隆指出,這明顯重蹈了李侃如之流學者當年的錯誤,很可能因此將台灣推入萬丈深淵而不自知。該文發布當天,美國雷根總統基金會公布年度「國防調查」報告,其中一項重要發現是「如果中國入侵台灣,7成2美國人贊成政府正式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這代表的是一個全新的有效嚇阻中國武力犯台的思維。事實上,這也是美國國會政治的主流,從近幾年參眾兩院積極通過多項重要立法,可一目瞭然。
游盈隆說,從近2、3年來,多個聲譽卓著的美國獨立智庫或民調機構的調查結果,可以清楚地看見,美國絕大多數人民贊成美國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相形之下,3位學者的觀點顯得相對保守、侷限、懦弱和一廂情願,頂多只代表一種想法,而非美國學界的主流,更非美國政府的政策;至於台灣社會,恐怕並不樂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