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資金問題外,更現實的是本國經濟發展問題;雖然中國增加低碳能源(綠電、核電等)的速度非常快,去年增加的再生能源量居全球第1、是排名第2的美國的3倍,但在經歷了限電危機後,中國就很明顯的以充裕供電為優先考量,去年批准的新增煤電廠創7年來新高;去年全球煤用量已創新高了,今年預估還會再創新高。
當然,類似主辦國是產油國的「利益衝突」這種事,或許會越來越不重要,因為明年的主辦國亞塞拜然也是能源出口國,後年主辦國巴西雖然產業型態較多元,但也是名列全球前10大產油國之列。所以主辦國是產油國的爭議將變成「不再是爭議」。
而決議文中在產油國要求不納入「淘汰化石燃料」的字眼,以及其他國家反擊情況下,最後出爐的是「…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推動能源系統向淘汰化石燃料轉型」,有些評論認為這是一個特別的成果,因為是峰會首次談到「淘汰化石燃料」之事。但從一個角度看,納入這個字眼,就真能達到目標嗎?這種「缺乏細節、路徑、純粹表達願望」的結論,很難期待效果,看看這個決議文出來後油市不受衝擊,大概就知道利益相關者的評估與看法了。
但對大部份國家而言,現實世界中的利益爭議卻是永遠存在、也更重要;在理想與現實中擺盪、掙扎,而減碳讓全球升溫控制住的黃金期也眼看是逐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