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擬修法阻洋垃圾襲台 業者批傷害產業發展:我們進口的不是有害物

2018-09-13 20:20

? 人氣

環保署13日召開公聽會,邀請循環產業鏈100多名業者到場。圖為塑膠工業同業公會成員發表意見。(廖羿雯攝)

環保署13日召開公聽會,邀請循環產業鏈100多名業者到場。圖為塑膠工業同業公會成員發表意見。(廖羿雯攝)

中國祭出禁廢令,國內產業用事業廢棄物的進口量隨之增加,環保署於8月中預告修改相關法規進行品質控管,禁止貿易商進口。環署本月初第2次公告加碼,國內業者進口廢塑料、處理成再生料後禁止出口,僅限供給國內製造業使用。環保署今(13)日召開公聽會,邀請循環產業鏈100多名業者到場,多數業者反映法令文字模糊,是在傷害產業發展空間,而禁止出口更是阻斷業者布局全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環保署預告修正「屬產業用料之事業廢棄物」公告事項第一項,廢塑膠來源必須是國外工廠製程的下腳料或不良品,僅限單一材質或單一型態;廢紙則規定只能進口回收的未漂白牛皮紙、紙板及瓦楞紙或紙板。且上述兩項廢料進口後限供國內製造業使用,或直接做成產品,再製成的再生料不能再以原料出口外銷。政府為禁「洋垃圾」魚目混珠而修法,從產業面來看卻出現不同的聲音。

塑膠公會:廢塑料進口法令 勿用正面表列

廢塑料方面,台灣區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鄭立雄表示,希望不要用正面表列的方式限制進口廢塑料的範圍,可以改用負面排除,列出哪些種類的塑料不能進口,以免扼殺塑膠在處理業者。他強調:「我們進口的不是有害的東西,台灣累積的技術要讓他有發揮的餘地。」

原先條文中就有規定可進口的廢塑料不包含醫療廢棄物,台灣資源再生協會秘書長黃拯中認為,可以在該條文中一併加列其他禁止進口的品項,且既然已限定進口者身份以工廠為限,工廠自然會選擇輸入有需求的材質、不會輸入不需要的,故建議刪除「單一材質」、「單一型態」、「應供國內業者產製」。

塑膠工業業者進一步說明,有些工廠布局全球,國外也有設點,假若限制再出口,將不利於貿易流通和經濟規模擴大,且國內塑膠粒需求量也沒有那麼高,一味限供國內製造業使用,反而會導致供需失衡。

20180731-環保署舉辦「循環再生-回收基金20年特展」 ,舉辦場館花博流行館內使用保特瓶做成牆壁,保特瓶透光的效果能使室內亮度提高並減少開燈次數。(陳韡誌攝)
回收分類做得好,可促進循環經濟。圖為7月底環保署舉辦「循環再生-回收基金20年特展」 ,花博流行館使用保特瓶做成牆壁,保特瓶透光效果使室內亮度提高,並減少開燈次數。(資料照,陳韡誌攝)

環團:進口管制幫業者把關品質

不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陳姿蓉說,實施進口管制相當於在幫業者把關品質,倘若開放出口再生料,就是將原料賣出國外、把污染留在台灣,「不喜歡把污染留在台灣的想法。」她建議政府可以統計國內廠商一年所需的產業用廢料用量,用逐年許可制的方式總量管制進口量。

造紙公會:國內報紙印刷量降 進口設限產業恐斷裂

台灣造紙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謝世平說,現在國內一年的回收紙量大約350萬噸,造紙業使用其中的280~300萬噸,約占造紙產業6到7成的需求量,其餘則從國外進口品質較高的回收紙來混合使用;環保署擬限制進口廢紙的種類,卻沒有加入可以再製成餅乾紙盒的報章雜誌,加上國內報紙印刷量下降,未來更是供不應求,恐造成部分造紙產業的斷裂。

業者:廢紙分類更細緻 可減處理成本

造紙業者補充,國外在廢紙回收的分類上更為細緻,而從國內收購的回收廢紙品質較差,常常夾雜不符合造紙廠用紙的品項,例如紙餐盒,平添處理成本、脫膜時又會產生塑料。業者建議,若要提高國內廢紙回收再利用的使用量,政府應輔導國內回收業者做更好的回收工作,如此才能提高回收紙品質。

國內回收價格崩盤 「從進口量管制」

看守台灣研究員陳威霖則提到,近期有不少拾荒業者反應,因為國外回收物大量進口導致國內回收價格崩盤,建議政府要從進口量管制,例如盤點國內產生的廢塑料、廢紙量可供廠商使用,用完還有缺口再從國外輸入。陳也提醒,主管機關應訂定明確的雜質率,確保品質。

公聽會的最後,環保署廢管處處長賴瑩瑩說,環保署下周將邀集財政部、關務署、經濟部進行內部討論,盼能在9月底前正式公告實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羿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