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承謙不同,吳小姐在疫情之前,偶爾會去深圳探親及消費,對於深圳有一定的印象與認知。過去她會去弄指甲、剪頭髮、買衣服、按摩,那時已經覺得深圳提供了不少娛樂及餐飲方面的需求,「如果10分滿分的話,疫情前我會給六七分,現在環境衛生都好了很多,我會給八九分,深圳這幾年進步得很快。」
吳小姐舉例,她去深圳按摩的時候,會到類似會所的地方,大約200元人民幣就能夠有四個小時的服務,「香港可能就幾百元才一個小時。」她也覺得服務品質也很好,讓她會繼續想在那裡消費。另一方面,吳小姐認為深圳現在的服務水準也有很大的提升,例如服務人員會主動告知折扣優惠、服務態度讓人感到舒適,「會讓你有種心態是,花這筆錢是舒服的。」
食品安全
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前,80後的鯨哥(尊重個人意願使用化名)不時因工作關係需要北上,對於內地有基本認知。大約在2018年的時候,他已經看到有很多香港媒體介紹深圳的活動及去處,最初他還是感到有些抗拒,「覺得一定很不乾淨,但去完一次之後又沒有想像中那麼差。」
之後他開始不定期北上消費,大約每兩至三個月一次,主要是去靠近羅湖那邊的商場,鯨哥說,那時候人民幣貴。2018年12月,人民幣兌港元匯率高位為1.25。2019年,他減少了北上的次數。
去年通關之後,因為工作緣故,他仍然需要北上。鯨哥坦言,因為曾經參與運動,也有擔心過關時會有風險,「最初的時候是怕入不了境,所以拿到回鄉證後第一件事就是過關看看。」
順利過關,隨後身邊也有愈來愈多的朋友選擇北上消費,導致他北上的次數也愈來愈頻密,現在每個月大約會去深圳一至兩次,鯨哥說,以前可能身邊只有一至兩個朋友會有北上消費的習慣,但去年通關之後,有很多朋友也開始會約他到深圳聚會。他說現在到深圳的商場,總會聽到很多廣東話。
過去多年,港人對於內地的食物安全及品質方面感到疑慮,「黑心食品」屢成為傳媒報道的話題。
鯨哥坦言,自己也很關注吃安方面的情況,過往北上的時候,他會選擇一些有信譽的餐廳消費,而不會去街邊的小吃檔。直到去年再次前往深圳消費,他指對於食物安全的情況並沒有以往那麼擔心,他去光顧的大部分都是連鎖店,「企業也注重形象,他們不能輸,他們輸的話影響很大,所以他們的吃安會做得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