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人近日看到新聞大多是明年初的總統、立委大選,可能不知也在此時德國之聲報導,奧地利政府有意使用比亞迪當公務車,在該國引發許多正反辯論。相對的,在今年德國幕尼黑車展大出風頭的比亞迪,其實已經在台灣低調的為自家電動車種註冊,其中網路訊息便報導<<仰望>>和<<方程式>>便是,消息更指出一但泰國廠完工後,比亞迪輸入台灣的電動車可能就由此出口。
對此國人和政府可能心中便有股難言與感慨,因為在現實上把比亞迪與其它進口車一視同仁,公平以對是自由貿易精神,但在另一方面又心有不願,真若如此豈不是讓對岸企業更有市佔率,又把台灣人的錢賺走了,若在扯到兩岸政局那更是泛政治論,或愛不愛台灣都可搬出來說嘴。但以生產汽車品質上有良好聲譽的德國,在品評比亞迪電動車上也給予肯定,他們真正擔心的是中國大陸電動車發展,會不會讓整個歐洲車都敗陣下來。那若從此去觀察,其實看待比亞迪電動車,國人和政府真當如看待海爾家電、小米手機、聯想電腦一般,否則只會走入政治迷宮誤事。
那就以中國大陸現在正處於通縮下,台灣中央社便報導比亞迪為了打出血路,生產出台幣42萬元的電動車,而比亞迪賣到日本的海豚車款,也只賣價台幣66萬元,此種競爭力也逼的美國特斯拉不得不跟著降價去搶市。那在當行政院長時,誇口2035年禁售燃油車,參觀Gogoro時高喊:一起推動電動車的賴清德,若真要有心讓台灣造車業,能在電動車上有國際競爭力,是不該阻擋中國大陸電動車在台灣銷售,因為在先前保護政策下,受害的除了全民,更是時間無法回頭的悔恨。
的確,在面對比迪亞電動車,秋風吹落葉之姿搶佔他國市場下,歐盟發動補貼調查,想用關稅去讓其退步,連美國也想跟進。但不論是否有中國大陸政府在後頭支持,都無法否認在整個電動車產業鏈上,從電池、設計、零組件,都已經和台灣整個相關產業產生強烈競爭,先前還會用台灣公司生產的零件,現在瑞銀集團拆解分析比亞迪海豹車種,已經有75%零組件自製率。也就是說政府若仍用政治眼光去看比亞迪,而不是用鯰魚效應去思考,那台灣在電動車整個產業上,不但造不出有競爭力品牌,可能相關產業也會被市場力量,擠壓到市佔率拱手讓人,又上演先前保護汽車產業的惡性循環中。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