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倒數十日,正副總統六場政見會和辯論會,能源議題都受到高重視,事實上,這也是雲山霧罩的兩岸與國家認同爭議之外,對台灣影響的關鍵議題,在藍綠白無法給出一個「相對共識」之際,上周日本政府解除對東京電力公司柏崎刈羽核電廠的禁令,外界的解讀是這個全球最大核電廠正式邁向重啟之路。對台灣而言,是不是該有些啟發與值得借鏡之處呢?
日本柏崎刈羽核電廠號稱全球最大的核電廠,共有7個核電廠機組(7個反應爐),總發電量為821.2萬瓩,是台灣核四270萬瓩的3倍之多。2011年福島事件之後,因日本政府政策停止核電營運,因此柏崎刈羽核電廠所有的發電機組也暫停營運,而且一直到現在都未恢復營運。停止營運的名義是:定期檢修;之後又因內部管理鬆散等問題,被日本政府核能監管單位課以「存在安全漏洞」。這次監管單位以安全管理系統已改進為由,取消原先禁止運作的命令。
換句話說,原本阻擋柏崎刈羽核電廠裝填燃料棒、重啟運作的基礎已除去,只要與地方民眾溝通、得到地方政府核准即可上線發電、重新營運。
雖然幾年前日本已先後有一些核電廠重啟營運,但如果柏崎刈羽核電廠重啟加入營運,某個角度而言,仍有不同的意義。一來柏崎刈羽核電廠是全日本、也是全球最大的核電廠,二來柏崎刈羽核電廠與出事的福島反應爐同為沸水反應爐。柏崎刈羽核電廠重啟讓日本核電比例大幅提高,代表經過了12年後,日本終於逐漸走出福島事件的陰霾了。
在2011年的福島事件發生前,日本算是核電大國之一,全國有54座反應爐、3成供電來自核電,事件之後全部暫停營運,讓日本出現42年來首次的「零核電」,有21座反應爐報廢除役;之後供電就以火電(主要是天然氣)為主替代核電。
過去大家印象中拚命出口賺匯、一直享有鉅額貿易順差的日本,卻也因此從順差翻轉為逆差─2010年擁有6.6兆日圓貿易順差,2011年成為2.6兆日圓的逆差,2012年擴大到6.9兆日圓、2013年逆差更達11.5兆日圓,大量進口天然氣與石油替代核能發電是主因,同一時期日本電價也上漲10%-20%。
因此早早在2013年日本政府就終止先前因福島事件而推動的廢核政策,只是民間社會疑慮仍深而推動緩慢,但其實從2012年7月開始,就陸續有核電廠重啟營運,惟進度緩慢,到去年中時只有6個核電廠共10組反應爐重啟。
去年俄烏戰爭帶動能源大漲,讓日本逆差飆上1500億美元的史上新高,之後雖然天然氣價格從高點下來,但長期來看,為了減碳全球「以氣代煤」會持續下去,天然氣價格支撐力道十足,日本繼續把核電廠放到發霉不用,只會讓進口能源大口吃掉更多外匯,同時讓電價上漲壓力更大、減少排放變更難。日本最後終究要讓核電營運逐步「正常化」,並不讓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