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與中國相比,印度崛起為何更具挑戰?

2024-01-22 12:05

? 人氣

印度對貿易愛恨交加,這也是一個問題。與中國不同,印度是一個喧鬧的民主國家。頗得人心的保護主義措施是政府需要權衡的問題之一。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2022年印度是全球進口關稅最高的國家之一,平均最惠國稅率為18.1%。相比之下,中國為7.5%,歐盟為5.1%,美國為3.3%。這種進口限制可能會給依賴進口零組件組裝和出口產品的製造商帶來麻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近年來,印度一直斥巨資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該國破舊的交通網路也得到改善。例如,根據麥格理(Macquarie)的數據,貨運列車的平均速度在過去兩年提高了50%以上,港口等待時間自2015年以來減少了80%。但政府已經債台高築,如果私營部門的蓬勃發展不能增加稅收,政府恐怕難以繼續邁上新台階。

印度的公共債務與GDP之比約為85%,在新興經濟體中僅次於巴西。到2024年結束的本財年末,中央政府的資本支出與GDP之比將達到近20年新高,至3.3%。要維持上述基礎設施建設水準,就需要增加收入、降低補貼或大幅提升私營部門參與度。

因此,印度必須不遺餘力地為外國直接投資鋪平道路,尤其是對製造業的外國直接投資。

要想在地緣政治方面大展拳腳,印度需要藉助外來投資幫助其提高製造業占GDP的比重,從多年來一直低於15%的水準提高到接近官方設定的25%的目標。但最近的信號喜憂參半。外國直接投資在2020年達到創紀錄的水準後,在2022年和2023年有所下降。

部分原因顯而易見:全球科技泡沫破裂(印度曾是這一泡沫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全球風險資本融資的普遍落潮。但印度電腦等行業所獲外商直接投資也已明顯回落;根據滙豐(HSBC)的數據,2021年時這些投資曾約相當於印度GDP的0.5%。這一點令人擔憂,因為印度迫切需要這些勞動密集型的組裝職位。富士康等電子巨頭正投入巨資,但也面臨勞動法不靈活等問題。

至少從目前來看,印度仍然是一個以消費和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體。除非印度能真正促進製造業的外商直接投資,也就是說要去解決勞動力市場瓶頸和貿易壁壘等障礙,否則可能難以複製亞洲龍虎當年的迅猛騰飛。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