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臺灣政黨輪替未果,兩岸洶湧止步於戰

2024-01-26 05:30

? 人氣

兩岸共識背道而馳,中國投鼠忌器避戰

民主進步黨第三次贏得大選,證明中國大陸與臺灣的政治距離於短期內無法拉近。中國大陸視臺灣為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領土,宣稱統一是歷史的必然。民主進步黨的連續第三次贏得「總統」大選,使中國大陸再次失望卻不感意外,為未來四年任期內對臺灣的敵意奠定基調。兩岸關係從過去到短期,最少12年基本處於不信任的狀態,臺灣作為民主政體與中國大陸統一大業的距離更加遙不可及。臺灣民眾選擇民主進步黨作為執政黨,顯示主流民意仍然更傾向維持現狀,減少與中國大陸的政治聯動。同時,分隔兩岸的歷史冤家——臺灣島內的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大陸的中國共產黨,在統一議題上的政治磋商無法達致有效的共識,遑論付諸實行於「總統」選舉。種種跡象均表明,中國大陸對對臺灣無法騰出更多彈性空間,妥協的藝術正逐步被抹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大陸對兩岸關係方針的考慮,包含外部與內部因素。從外部而言,美國無論在表述上還是實際操作,均會延續「亞太再平衡」戰略,壓制中國的崛起,包含臺灣在內的第一島鏈為美國在地緣政治上圍堵中國大陸,故美國是兩岸關係影響力最大的因素,而中國大陸目前希望維持與美國的穩定關係,於短期內對臺灣不會採取極端措施,免得「牽一髮動全身」;從內部而言,中國大陸正面對薪酬水平停滯、失業率上升、居住成本上漲、房地產泡沫、老年化等經濟和社會困境,對社會結構均帶來隱憂,故中國大陸至少在數年內不可能對臺灣進行實際軍事行動,因為民眾對國家將境內矛盾轉移至境外視線的策略已經逐漸免疫。因而,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基本策略,應可以排除實際軍事行動的可能性。

中國制裁不絕於耳,全面領域施壓臺灣

中國大陸面對越走越遠的臺灣,將持續以非實際軍事行動向其施壓。在政治宣傳上,中國大陸將持續在官方聲明和民間評論,將民主進步黨和賴清德描繪成阻礙民族統一大業的反派,將綠營妖魔化,將其曾經對統一大業不利因素的言論進行「鞭屍」,甚至以此為日後圍繞臺灣進行軍事演習的理由;在經濟上,中國將慣性地「以商促統」。佩洛西匆訪臺灣後,中國大陸隨即對臺灣實施經濟制裁措施,包括暫停對臺灣出口天然砂、水果、農漁產品、保健品、茶葉、餅乾等超過100家食品企業的2066項產品進口。過往數年,中國大陸屢見不鮮以各種理由「制裁」臺灣產品進口,在國際間已被視為常態,日後對臺灣在貿易領域的封鎖將更趨嚴厲,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限制進口和取消關稅優惠;在軍事上,中國大陸將以非實際行動回應臺灣的政治選擇,其中擴大軍事演習的規模最為常見,包括以戰鬥機持續無間斷圍繞臺灣、以無人機騷擾領空、以艦艇巡航等等,步步逼近臺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