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環評史上出現兩次環委集體抗議行政介入環評,第一次是2006年3月27日中科三期,9位環委發聲名抗議。第二次是9月12日觀塘工業港(區),5位環委退席抗議。兩次的抗議對象,一是總統蔡英文、二是行政院長賴清德,聲稱改革的民進黨卻接力演出黑手介入環評戲碼。如果這五位委員當天不退席抗議,可能重演深澳電廠的投票醜聞,他們的退席抗議已經史上留名。
2006年中部科學園區三期審查時,蔡英文是行政院副院長,環評還在審,行政院就不斷對外表示中科三期要在當年5月1日動工。環保署為了配合政策趕進度,一個月內緊鑼密鼓連開三次環評會,把環委惹火。不只如此,蔡英文還親自打電話關說環評委員,最後9位委員火大聯名發出抗議書。
而即使這麼多委員抗議,最後還是以11比8表決通過。由此可見官派委存在的荒謬。環評委員有21位,只要掌握7票官方鐵票,再遊說幾名專家委員,通過幾乎十拿九穩。只要官派委員還存在,專評就沒有專業審查的空間。
而從昔日中科三期的下場,更看出今日觀塘港(區)案五位環委退席的珍貴。雖然官派委員都由部會副首長掛名,但一般案子他們不會出席,一旦政策指示要過的案子,這些副首長就全數到期,上周觀塘案環評大會就是如此,擺明就是等著要當投票機器人,要不是這5位委員退席,恐怕早就過了。
官派委員早該廢除,否則環評改革都是騙人的
而上周觀塘案之所以讓這5位委員大動作抗議,有遠因、也有近因。遠因是年初深澳電廠案,環保署不但在爭議未釐清前就動用表決,而且在票數8比8的情況下,擔任主席的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竟配合政策,在投票結束後突然投下第9張贊成票讓此案過關,演出一場政治力戰勝專業的醜聞。
上周觀塘案審查時,5位退席環委就多次提到,深澳電廠案讓他們受到極大的傷害,不願意觀塘案再受不白之冤。環評委員鄭明修說了以下這段話:
「上次深澳你主席(詹順貴)也對台電說鄭委員的意見還沒回覆,但最後你還是用投票,這對我的傷害..好幾天都睡不著覺,甚至要退掉不幹這個了(環委),變成我在背書。我環評委員來這裡是希望用專業,如果專業委員來討論我願意,如果公部門委員參與投票就失真了,乾脆以後就投票就好了,不用我們來了。如果這次主席還是裁示投票,那我一開始就不要參加,浪費時間。」
而近因是,觀塘案今年7月在官派委員不在場的專案小組審查時,已做出初步結論,因此案現地發現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當地海岸線也跟20年前環評通過時差異很大,應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重新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