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五全台大停電事件後,經濟部長與中油董事長相繼下台,府院高層除了表達查明大潭六部機組跳機真相的決心,也定調本次事件為供電系統脆弱且電網穩定性不足造成,然後便繼續硬拗台灣並不缺電。
政府高層難道都患了選擇性失憶症嗎?為了因應今夏嚴峻的用電需求,台電公司早在去年便已決定在大潭電廠執行「燃氣單循環緊急發電計畫」,並砸下六十五億元向美商奇異公司購買兩部裝置容量六十萬瓩的高汙染燃汽機組。在今年一月十八日的環評委員會議上,環保署強勢主導讓本案以「單循環機組屬過渡時期提前發電性質,僅運轉至一零八年底,後續將加裝設備提升為複循環機組」為由通過,迅速推翻兩周前專家小組的「重辦環評」建議。接著,六月初更不惜成本地耗費一點二億將機組以巨無霸級運輸機空運來台,明顯看到政府的焦急以及對於大潭機組的厚望。試問若無缺電問題,緊急計畫所為何來?連同也是被迅速審查通過的核二廠一號機燃料裝載池改建計畫,這兩案都被視為今夏供電的「救命仙丹」,不缺電何必浪擲公帑救命呢?
八一五大停電事件的技術性肇因尚待調查,但導致大停電的根本原因仍在於備轉容量不足及電力供給配置不當。針對備轉容量不足的可能導致的問題,已在上周歷經多方討論,遭逢機組跳機的意外時,若有充足的備轉容量電力可供調度,就不會發生連鎖式的大規模跳電。另一方面,電力供給配置是否恰當也是不可輕忽的基本問題。事實上,大潭機組原本就規畫為中、尖載供電,並不適合擔任基載供電。
一般而言,電源結構中必須有基載機組、中載機組及尖載機組等相互搭配,以維持電力供應過程中的供需一致。台灣地區的基載電力主要來自成本較低且能源安全度(存量)較高的燃煤發電與核電,但因兩者發電總合仍無法滿足基載需求,所以也以成本較高且安全存量低的燃氣發電充當基載。燃氣發電本就屬於中載電源,可接受調度,通常於清晨時升載或併聯發電,於用電離峰期間降載或解聯停止發電。尖載電源必須具備快速起停的能力,可適時增加出力,滿足如盛夏午時的尖峰用電需求,通常以燃氣、燃油發電及抽蓄水力發電為主。此次跳機的6部機組在事件當時均處於全功率運轉狀態,下午的用電尖峰已過卻仍進行全功率運轉,正是因為中載被拿來當基載使用。因此,若非充當基載,大潭6部機組在事件發生時不會有幾乎滿載的420萬瓩供電量,結果未依維修作業流程導致的跳機意外,反而讓大潭電廠成了引發全台大停電的「穿腸毒藥」。
花蓮和平電廠輸電鐵塔倒塌後,政府無視接連出現的「限電警戒」紅色燈號,認為只要能撐過一、兩週,等到大潭緊急發電機組啟動,一切就海闊天空了。沒想到接下來卻碰到連串的高溫記錄以及緊急機組的試俥失敗,最終造成全台大停電,令人不禁覺得真是成也大潭、敗也大潭。面對大自然異常氣候的挑戰,與其機關算盡找偏方,不如務實調整能源政策,經歷八一五大潭事件後,政府高層決策者們還能不引以為誡嗎?
*作者葉宗洸為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共同作者高銘志為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