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是經濟衰退的放大機制
這種金融危機也與金融自由化有關係;著有《800年金融危機史》的美國學者萊茵哈特曾針對全球26次金融危機進行研究,發現其中18次危機發生在金融部門自由化後5年以內。典型的公式也是自由化讓資本持續流入,帶來「資本流動榮景」,但實質經濟表現無能支撐這種榮景,待資本反轉流出時,危機即爆發。
而且,許多人認為金融危機造成經濟衰退,但實際的因果關係未必如此。嚴重的金融危機不是經濟衰退的起因,反而是類似一種「放大機制」─一般人認為2008年海嘯造成經濟衰退,但依照FED的經濟週期研究,美國經濟在2007年就陷入衰退,海嘯這場金融危機則是把其大幅放大到接近蕭條。
接下去大家看的是同樣貨幣貶值嚴重、外債沈重的幾個國家,從南非到巴基斯坦、印尼、甚至馬來西亞,到底那個國家會先倒下去;而新興市場指數也下跌超過20%,算是進入熊市了。這些國家金融危機成因、漫延的方式,確實與亞洲金融危機類似,難怪克魯曼會認為這次新興市場危機,可能成為另一場亞洲金融風暴。
肉腳政客讓國家更難走出危機
至於未來的發展,這些新興市場恐怕很難靠自己力量走出困境;一來螺旋下降中,原本就很難靠本身力量脫困,需有外力(如IMF)協助;二來這些國家會走到這種地步,內部的政治與國家治理幾乎都有程度不等的問題,除了阿根廷的貪腐政治外,土耳其「超級大總統」任命女婿為財長、干預央行,在該升息支撐里拉時還要央行「降息撐經濟」,這些肉腳政客的在位,讓其更難靠自己走出危機。
外界預測9月底FED利率會議中,因為美國經濟仍強勁,因此將再升息一碼。升息會讓美元更強、資金更往美國跑,這也代表新興市場的谷底可能尚未到,還要再承受另一波衝擊。但可堪告慰的是,今年以全球眼光看,算是一個「好年冬」,在貿易戰的陰影中,各大經濟體實現10年來最佳經濟表現,因此對這次新興市場「傳染病」的免役力較高。
對台灣而言,也算是築起一道安全防護網,較需密切注意的是:與台灣經貿關係密切的東南亞國家,如已被點名的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是否會受到波及。如果東南亞也染上這波新興市場危機病,台灣就必須作好承受較大衝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