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校園內的高雄市市定古蹟「西灣藝廊」(西子灣蔣介石行館),歷經540天修復作業,於6日落成啟用,以全新名稱「360藝文空間」面貌亮相,展現其復古風華與再生。過程挖掘出距今89年前珍貴的日治時期溫水浴池,伴隨復舊如新的草綠色建築,中山大學強調,「360藝文空間」日後仍規畫作為藝文展演場域,包含舉行講座、展覽、演出等,最快將在新學期藝術季安排節目,對外開放時間待進一步討論後向社會大眾公開。
中山大學表示,西灣藝廊建物自1935年(昭和10年)肇建迄今,前身為始政40周年台灣博覽會設置「高雄州觀光館」,作為展示人文、物產與名勝之用。爾後歷經二戰期間的日軍軍官招待所、戰後的西子灣行館、西子灣招待所、先總統蔣公紀念館。1989年由中山大學接管,命名「西灣藝廊」,規畫作為藝文展覽場所,2004年指定為高雄市市定古蹟「西子灣蔣介石行館」,迄今已成為中山人共同的空間記憶。從日治時期的公共使用轉變為軍事與威權象徵,再回歸到具有人文氣息的公共使用型態,充滿著歷史流轉的軌跡。
「此番修復焦點為挖掘出距今89年、珍貴的日治時期溫浴池。」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指出,高雄觀光館創建初期於館內設有溫浴池供遊客使用,外觀為一座圓形湧泉式的溫水浴池,圓形水池中央還有一座噴水閥,造型獨特。台博會結束後,溫浴作為壽海水浴場設施「溫浴場」,但於行館時期(1952年至1975年)被拆除掩埋,作為供侍從使用之臥室與浴室,後轉為展演空間,直到本次修復工程才得以重見天日。修復團隊將池中填埋物挖除,保留地面以下之浴池構造及磁磚,適度修補破損處,將溫浴池重新鑲嵌於溫浴場空間中,藉以保存創建時期最重要元素進行展示,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
本次修復工程另一重點,是將建築外觀回復至創建時期的風貌,包括拆除入口處上方早餐室、整體外牆色彩修復、四周圍牆拆除及各立面大面窗之復原等,回應創建初期的遊憩需求。中山大學藝文中心主任李美文表示,修復工程採「歷時性保存」的原則,將不同時期之風格及構法留存,以復舊如新的工法,讓西灣藝廊溫浴池遺跡、木構造屋架、牆體粉刷及立面大面窗等重要元素逐一復歸。為還原本色,團隊需將塗面一層層剝離,仔細評估、試做、觀察油漆日曬後的顏色變化,找出最符合原始的色彩,恢復舊有樣貌。
中山大學表示,2016年強烈颱風莫蘭蒂重創南台灣,學校2017年旋即啟動修復工程,投注大量經費並成功爭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共5600萬元,工程於2022年6月21日開工,古蹟修復匠師與職人經歷540天的努力,終於2023年12月12日完工,在湛藍的台灣海峽中下錨定位,過程中並考據其歷史發展與定位,同步申請更名作業,盼能更適切彰顯其文化資產及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