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經濟從COVID-19疫情中復甦,是泰國總理賽塔的首要任務,更宣布和中國互相給予觀光免簽證待遇,希望以此增加觀光收入。《外交家》6日指出,提升經濟的目標難以與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分開,美國、中國、俄羅斯都是泰國重要貿易夥伴的情況下,過去倒向中國的局勢或許會有所改變。
泰國2023年5月舉行國會大選,之後經歷3個月政治僵局,擁有國會第2多席次的為泰黨(Pheu Thai)提名的賽塔(Srettha Thavisin)當選總理,而重振經濟是新政府優先要務,加上觀光產業是泰國經濟支柱之一,中國旅客則是重要觀光收益來源。
《外交家》提到,2019年約1100萬中國旅客到泰國觀光,同年國際旅客數約3900萬人。2022年疫情放緩後,可能因中國嚴格的「清零」政策,到泰國的中國旅客數不到27萬5000人。2023年的人數約350萬,與泰國政府設定的500萬人目標有很大落差。
泰國隨後於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開放暫時免簽待遇,希望藉此能吸引更多中國旅客到泰國。1月28日,泰國外交部長班普里(Parnpree Bahiddha-Nukara)和中國外長王毅1月28日簽署協議,正式互相給予免簽待遇。不過中國經濟放緩、房地產危機、青年失業率高等因素,使得出國旅客數受創。
《泰國:美國與中國間的角力戰場,在夾縫中求存的東南亞王國》作者札瓦基(Benjamin Zawacki)直言,來泰國的中產階級人數不會和COVID-19疫情前一樣,且也不像之前得到中國鼓勵,「所以,泰國可用其想要的方法試著吸引(旅客),但沒另一邊的推力,能做的就只有這樣」。
靠中國旅客重振經濟很有限
《外交家》表示,泰國高度依賴來自中國的觀光收益,凸顯雙方1975年建交以來的強健經濟關係,而中國是泰國最大貿易夥伴,2023年雙邊貿易額達1350億美元。札瓦基認為,賽塔試著「盡其所能找出更多機會」來振興經濟,可是中國仍位於目標中心。
札瓦基說:「為了快速使經濟成長,中國的人口數是他(賽塔)不能不把其列入議程優先項目。」不過在賽塔政府領導下,泰國倒向中國的局勢或許會有所改變。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教授蒂蒂南(Thitinan Pongsudhirak)直言,2014年政變後,軍政府靠向中國是因其為唯一會與泰國往來的主要參與者。
2014年時任泰國陸軍總司令帕拉育(Prayut Chan-o-Cha)在政變後掌權,加上2019年大選後仍出任總理,總計執政9年。蒂蒂南稱,比起帕拉育,賽塔追求更「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即泰國和中國的關係依然良好、密切,但在泰國擴大與其他主要國家關係的組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