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候選人阿尼斯則因為TikTok而意外成為南韓歐巴。
印尼社群媒體上有很多熱愛南韓流行音樂K-POP的粉絲,阿尼斯在TikTok直播造勢時,支持者幫他取了韓文名字「Park Ahn Nice」。
年輕人重視搞笑、粗淺且具噱頭的影音,不關切政見或政策,也讓候選人甘查爾抱怨說,年輕選民對他的政策不感興趣,而是「更喜歡在社群媒體上瘋傳的噱頭」。
假訊息無所不在
除了有候選人擔憂政見不受重視,學者表示,社群媒體上充斥的假訊息及謠言,對大選可能造成衝擊,且威脅印尼民主。
根據非政府組織「印尼反假新聞社群」(Mafindo)2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共有2330個網傳錯誤訊息,其中1292個與政治有關,是上屆2019年大選的2倍之多。
「印尼反假新聞社群」創辦人努戈羅和(Septiaji Eko Nugroho)說:「大規模的政治假訊息擾亂印尼民主,破壞資訊的透明度,並可能鼓勵人們拒絕承認選舉結果。」
這個組織也發現,與2019大選時許多假訊息是以照片或圖片製成不同,這次大選有許多假訊息是以影片為主,這些假影片是以人工智慧(AI)製成。
他們舉例,像是選前曾出現以深度偽造(deepfake)製作的佐科威講中文的影片,以及偽造阿尼斯與國家民主黨(Nasdem)主席蘇雅(Surya Paloh)的假錄音檔。
「印尼反假新聞社群」坦承,這些假影片對事實查核人員構成很大挑戰,因為影片內容的查核過程更加複雜且漫長。
買網軍做影片提高聲量
另一個出現在網路社群的現象,是印尼選舉中常見的「網軍」(buzzer)伎倆,意指付費給網紅或個人用戶並製作有利於一方的內容。他們通常受僱於候選人的競選團隊,以放大候選人的優點並批評競爭對手來影響輿論。
由於受僱的網軍與候選人競選團隊的關係很難調查,因此政府很難監管「網軍」行為。
在關注東南亞社會倡議的非營利媒體Engage Media中負責「數位版權研究」的普拉迪帕(Pradipa P. Rasidi)向中央社指出,「網軍」在TikTok上很常見,他發現,這次大選中,很多候選人靠「網軍」手法來確保民眾與他們的想法一致。
與過去重視文字內容不同,「網軍」主要靠音樂效果和影像呈現宣傳內容,透過這個方式,候選人的聲量不在於自身的表現,而是投資多少成本在影像內容上,他稱之為「網軍」戰。
「經濟學人」指出,最能發揮網軍優勢的總統候選人是民調保持領先的普拉伯沃,因為普拉伯沃競選團隊的資金比競爭對手高出30倍,因此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根據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的數據,普拉伯沃過去3個月在其官方臉書及相關帳號共花費14萬4000美元(約新台幣452萬元)廣告費,這大約是甘查爾的2倍、阿尼斯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