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中的「斯人」,不是個別自然人或法人,而是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只要您目前還不是「好野人」,也不是醫師、民航機師、和半導體新貴等高薪族群,那麼您就是標題當中的「斯人」,目前應該已經感受到「相對貧窮」的威脅,而眼前正在風光上演的金融與商業資本主義,很快的就會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
景氣回春,股市大漲,然後呢?
去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下跌到「保一」,但號稱「經濟櫥窗」的股市,卻隨著美國經濟強韌和股市大漲而滿臉紅光,再加上主計總處預測今年景氣將明顯回溫,加權指數最後上漲了26.8%。開年後,美國股市繼續大漲並創下歷史新高,與之連動密切的台灣股市自然跟進,推動上市公司總市值首度突破60兆。
60兆代表什麼?那是去年台灣GDP的2.47倍,換言之,台灣全民總動員打拼一整年所創造的財富,只是相當於千家上市公司股東財富總值的3分之1強!那也代表去年上市公司總市值增加了13兆,換言之,只是一群股民靠著滑手機下達買賣委託,所創造的財富就相當於全民總動員打拼一整年的53%!
但故事還沒結束。隨著股價指數不斷衝高,華爾街已有多家業者調高今年的行情預測,甚至宣稱在大型科技股領軍之下,S&P 500可望衝破6千點。台灣也有多位重量級人士信誓旦旦的宣稱,在AI魔力助攻下今年台股可望衝上2萬點,而且未來不會跌落到這個水準以下。
這一切似乎預告了台灣經濟會在今年再度起飛,經濟高速成長而股市欣欣向榮。但即使確實如此,絕大多數的民眾頂多也只能「喝湯」而無法「吃肉」,因為時代已經變了,民國70年代後期那種「經濟與薪資掛勾,股市百花齊放」的好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了。
以最近4年為例,台灣的名目GDP提高了25.1%,但平均每月名目總薪資只提高11.7%,這並不是「經濟與薪資掛勾」應有的現象。同理,這4年之間加權指數上漲了49.5%,但其中電子股上漲69.6%,而上市公司家數最多的非金電股只上漲21%,這也不是「股市百花齊放」理應產生的結果。
金融資本主義當紅,但多數人只能賺點小錢
早在國民黨政府推動「第一次進口替代」之際,就已經宣示台灣將成為資本主義社會,只不過當時推動的只是傳統觀念中的工業資本主義(industrial capitalism),藉由產銷商品與服務來創造並分配財富。而且,當時政府仍然可以大致掌控各個產業的發展,因此早期的小學教科書上坦承台灣屬於「計劃性自由經濟」,並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理應呈現的「市場經濟」或「自由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