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經濟學人》認為,判斷股市榮景合理不代表倉促買入股票是明智之舉。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不太可能讓投資者感到高興,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極度興奮不僅限於輝達,還延伸到美國「七大科技巨頭」(Magnificent 7)的其他成員,例如微軟(Microsoft),微軟在人工智慧時代的最終商業策略仍未明朗。這些科技公司囤積輝達的晶片,並認為自家的人工智慧業務將蓬勃發展。然而,《經濟學人》指出,這些科技公司將如何解決大型語言模型的基本問題仍有待觀觀察。許多新創公司都想與七大科技巨頭競爭,爭取更高的市占率,而競爭將抑制利潤,最終輝達也將是如此。
技術樂觀主義也是看好整個經濟生產力成長的基礎,企業界一直談論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但它仍處於實驗階段。因此,即使人工智慧注定徹底改變社會,但目前的投資者可能很難判定哪些公司會賺錢。當年網路熱潮的信徒對網路變革力量的認知並沒有錯,但他們仍然慘賠。
如果這次投資者保持理智,估值將不會進一步攀升。利潤占經濟的比例不斷上升的趨勢看起來也已經過去。數十年來,其比例大幅增長絕無僅有,是借貸成本及稅收下降造成的結果。由於通膨持續存在,政府財政仍捉襟見肘,這種下跌的情況不會重演,甚至可能被逆轉。
根據對估值、利息、稅收未來變化的現實假設,為了在未來10年產生每年4%的實際股本回報率,美國公司的基本利潤必須每年增加約6%,接近戰後有史以來最好的表現。
漫長而艱辛的道路
《經濟學人》指出,也許市場對人工智慧的興奮最終將導致類似「網路泡沫破裂」的情況,或許另一場戰爭或危機可能導致崩潰,或者股價可能在溫和的熊市停滯不前,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扭轉。無論投資者走向失望的道路是哪一條,10年後,沒有人會重述目前的結論:股票投資者已經享受了黃金時代,尤其是美國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