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尊女卑觀念的傳入
那麼,為什麼日本後來變成了男系社會呢?為什麼從奈良時代末期到江戶時代初期這長達860年的時間裡都不再出現女帝了呢?對此,高森明敕是這樣解說的。
「這是因為受了中國的影響。有觀點認為,古代中國從西元前770年起延綿550年之久的『春秋戰國時代』戰亂頻仍,男性打仗防禦外敵,女性則操持內務,以力量取勝的男尊社會逐漸形成,男尊女卑的觀念也開始扎根。中國女帝僅有一例,算是徹底地排除了女帝的可能性,而日本也受其影響,迎來了古代女帝時代的落幕。」
「然而,就算是武家統治下的江戶時代,在官方系譜中也出現過兩位地位高於德川將軍的女帝。承認女性天皇的傳統並未丟失。而且,以旁支血脈即位的光格天皇(1779年即位)也因顧及維繫直系血統而娶了先帝的女兒內親王為正妻,這也是基於日本固有的雙系傳統的做法。」
明治之前並無男系男子一說
皇位繼承制度在明治維新後迎來新局面。1889(明治22)年,日本制定了《大日本帝國憲法》和《皇室典範》(舊),明文規定了「男系男子繼承」。正如皇室研究第一人所功的新書《重新審視天皇的歷史與法制》中寫的,「皇位繼承人僅限於男系男子(排除女系)的相關討論和文字記載,在明治初期之前幾乎不存在」,在此之前,日本社會並不執著於男系或女系。
就連「男系」「女系」這兩個詞也是進入明治時代後才開始得到運用的。前述憲法第1條中寫到的「萬世一系的天皇」,其中「萬世一系」這個詞就是岩倉具視新造的詞語。
在明治時期《皇室典範》的制定過程中,與現在一樣,曾發生過是否承認女帝、女系天皇的爭論。因為有人擔心如果把皇位繼承資格限定在男系男子這個窄小的範圍裡,可能造成皇位繼承失穩。實際上,皇室相關法律的多部草案也都包含有承認女帝和女系的主張。但是,井上毅(後來的法制局長官)提出反對,最終繼承權僅限男系男子的內容首次被明文寫入法條。
「井上反對女帝的主要依據是,當時社會上有很強的男尊女卑觀念,對於女帝結婚後,他們夫妻之間到底以誰為尊的問題,可能在國民中產生矛盾。當時還存在側室制度,因而他判斷僅限男系男子也可以確保皇統傳承。於是,尊重女性的雙系精神遭到忘卻,男尊女卑的規定獲得了採納。」高森明敕解釋道。
「女系天皇」是史實
為了強調「男系傳承、萬世一系的天皇」,他們視女系天皇不曾存在過,歷史上的那些女帝都只是「臨時繼承」。但是,「明明也存在從母親一方繼承皇位的女系天皇,後人卻以後加的邏輯,把所有女帝都歸入男系女子。他們的理由是皇室多為近親結婚,所以追溯起來都屬於男系。然而事實上,傳承父母雙方血脈的雙系繼承也是存在的,這一點不容忽視。」高森明敕接著做了如下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