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上,台灣大眾可能完全支持重啟服貿。 在2014年,許多人認為他們抗議的並非服貿本身,而是政府試圖推動協定通過的方式是「黑箱」的。另外也有部分聲音支持兩岸服貿協定,認為太陽花學運破壞了中國市場可能為台灣服務業帶來的利多,包含稅收減免及更廣大的市場。
除了兩岸政策之外,柯文哲過去的諸多發言也曾引發同性婚姻和性別平等議題的爭議,被台灣部分年輕人視為立場右派、趨於保守的政治人物。
太陽花學運當時的發言人之一賴郁棻,參與運動時才18歲。 她告訴DW,看到更年輕的一代「支持一個民粹主義政治家」,確實令人擔憂,但台灣並不是唯一出現這種現象的地方。
「你可以看到在歐洲、美國、韓國和日本,許多年輕選民現在傾向於投票給右翼、更保守、更傳統的政治家。」她向DW補充道:「年輕男性和年輕女性之間(的想法)也存在分歧。」
曾為太陽花運動整理英文口述史的丘琦欣分析,對於更年輕的世代來說,在他們成年後,台灣一直都是由民進黨執政,國民黨反而顯得相對弱勢。對他們而言,自然會希望看見政壇發生變化,並將焦點放在民進黨執政下的民生問題。此外,在Z世代的認知中,中國向來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強國。相較之下,見證了中國迅速崛起的千禧世代,對中國的野心和日益擴擴大的威脅似乎更有感。
Z世代怎麼看太陽花學運?
今年19歲的台灣大學生李承璦說,太陽花學運對她而言是一個啟發,提高了她對兩岸議題的認識。 2014年,年僅9歲的她被父母帶去參加數十萬人在台北街頭的示威遊行,支持學生領袖。
「我真的是從太陽花開始去關注政治,」她告訴DW:「我覺得太陽花激勵了很多年輕人,讓年輕人知道說,當我們團結在一起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 是很有力量的。」
除了太陽花學運之外,李承璦說其實近十年來發生的各種事件,都讓她的世代逐漸注意到「我們跟中國是不一樣的」。 而她身邊多數同輩的政治啟蒙,來自於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運動。 她補充道:「看到香港的新聞,都會很難過、掉眼淚等等⋯⋯就會發現我們治理國家的方式跟中國真的很不一樣。」
現在,就讀歷史系的李承璦說,她常在與同學聊天時「偷渡」政治或社會議題。 「也不能說我的觀點是最正確或最好,但我很享受跟大家討論的過程,」她說: 「這是我喜歡去參與政治的方式。」
(DW記者陳傑銘James Chater對此文有貢獻)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李宥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