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最近有點言行怪異,準確點說,他幾次發言讓人不明白他的目的為何。
最先引人注意的是,他說出「法國不排除派兵到烏克蘭」,引來俄羅斯總統普丁反嗆「那將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他又說「將呼籲俄羅斯在今年巴黎奧運期間停火」,而普丁的反應是「俄羅斯準備考慮法國的建議」。兩次隔空對話聽不懂他倆到底「要戰要和」,而且兩次都是馬克宏主動然後普丁「配合回應」,既不像是唱雙簧,卻又似乎有默契。直到看見報導「馬克宏勤練拳曬精壯二頭肌」,隱約感覺「他很想要幹什麼」,可是又想不出他「確實」想要幹什麼。
錢穆教的:在現實裡找問題,去歷史裡尋答案。於是我嘗試在歷史人物裡尋找,有沒有跟他類似情境的歷史人物。找到春秋時的齊景公:
齊景公在齊國內亂之後即位,等了十六年才等到跋扈權臣被其他貴族扳倒,他重用晏嬰、司馬穰苴等外交、軍事奇才,重振齊國做為東方大國的聲威。當時諸侯國際大勢是晉楚兩強長期爭霸,齊景公並未魯莽行事,先收服鄰近的次等諸侯魯國、衛國等,耐心等候機會。
他等了十一年,機會出現了,蔡昭侯去楚國郢都進貢,楚國令尹子常向他索賄不成,將他扣留在楚國三年;蔡昭侯脫身後,憤而棄楚投晉,晉國為此召集諸侯在昭陵會盟共商伐楚,沒想到晉國的中行文子也向蔡昭侯索賄,蔡昭侯不答應,中行文子因此勸范獻子:「不必為一個小小蔡國跟楚國起釁。」結果昭陵之會不了了之,諸侯也對晉國大失所望。
四年後,晉國陷入內戰,齊景公聯合魯、衛、鄭組成聯軍,介入晉國內戰。長話短說,齊景公的反晉之戰打了六年,最終晉勝齊敗,齊景公的霸主之夢未圓,但總算稱雄一時。
歐洲二戰後靠美國復興經濟(馬歇爾計畫),並且靠北大西洋公約對抗蘇聯,軍事依賴美國、經濟也仰賴美國市場,美國對歐洲固然高姿態,但歐洲國家安享和平紅利,也就不計較尊嚴小損。
歐盟組成,想的是脫離美國羽翼,在美蘇之間建立第三勢力,美國雖明顯地不樂見歐盟茁壯,但也未見強力打壓(相對於對付日本)。直到蘇聯解體,歐洲國家沒有了敵國外患,於是動念自立。兩德統一後,德國發展迅速,又出了一位梅克爾,德國成為歐洲抗美先鋒,梅克爾退職後,德國的領導人不如她強勢,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給了馬克宏表演舞台,他打一開始就積極想要扮演居間調和角色。
今年巴黎奧運會是法國和馬克宏的大好機會,如果俄羅斯能參加巴黎奧運,巴黎/法國/馬克宏都會大大露臉,而俄羅斯能夠參加奧運的前提,當然是烏戰停火。而馬克宏先強硬表態(法國派軍赴烏),然後提奧運停火,看來是拉高叫價策略。而普丁很可能感受到馬克宏的暗示,才會表達「可以考慮(停火)」——這是唯一的解釋,否則俄羅斯既不能參加奧運,為何要停火。
至於為什麼有此揣測?因為馬克宏「秀肌肉」——他開始塑造自己的強人形象,如果真能促成停火,且讓俄羅斯參加巴黎奧運,他的個人聲望將足以領導歐洲國家。往後就是等待時機變化,看美國能否重建盟主威信,還是霸凌盟友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