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世界進入戰國,誰能稱雄?

2024-12-17 05:50

? 人氣

敘利亞示威者在大馬士革廣場舉著敘利亞反政府組織的旗幟,慶祝獨裁者阿薩德政權終結。(美聯社)

敘利亞示威者在大馬士革廣場舉著敘利亞反政府組織的旗幟,慶祝獨裁者阿薩德政權終結。(美聯社)

敘利亞阿塞德政權快速終結,以色列趁機消滅敘利亞的軍事設施並佔領戈蘭高地,阿拉伯國家聚會討論敘利亞未來,事實上是一種「團結抗以」的情緒促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上星期專欄才寫「世界正式由春秋進入戰國」,隨即看到這樣的「類合縱」模式出現,感受到局勢變化之快。

如此快速變化的必然現象之一,是興亡須臾轉變,難以預測。處在這樣的國際局勢當中,既然無從預測,只能照錢穆先生的指引:在現實中找問題,去歷史裡尋答案。

我們讀歷史都知道有所謂「戰國七雄」,但那是戰國進入中期之後才形成,戰國前期延續春秋餘緒,瓜分晉國的韓趙魏三國頻繁聯合他國相攻伐,春秋盟主「存亡繼絕,濟弱扶傾」的遊戲規則,因為沒有了盟主而被揚棄,強權併吞弱小終至剩下七國。而七雄的勝出原因,正可以提供我們觀察當今世界亂局誰將勝出:

戰國第一個稱雄的是魏文侯。他讓魏國強大的最大能量來源是起用庶民人才,他的治國人才庫立時勝過其他仍然延續春秋時代貴族政治的國家。魏文侯用李悝為相變法改革,推行盡地利的精耕細作原則,充分利用魏國的田地和山川,提高耕地的單位產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貫徹「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的政策,剝奪不事生產者的俸祿,用以「招來四方之士」。如此政策招來兩位頂尖人才西門豹和吳起,西門豹修建漳河十二渠,改旱澇之地為良田,吳起是戰國名將,跟孫武並稱「孫吳」,魏國軍隊當時號稱「無敵於天下」。

第二個稱雄的是齊威王。他即位之初沈浸逸樂,後來發奮圖強,烹殺貪墨佞臣阿大夫、重用清廉能幹的即墨大夫——整飭吏治是第一步,第二步和魏文侯一樣,起用庶民人才。他跟魏惠王狩獵於田郊,魏王對他炫耀魏國的寶物夜明珠,齊威王說:「我以田盼鎮守高唐,趙國人於是不敢到河邊捕魚;我以申縛鎮守徐州,燕、趙兩國的民眾出行前都要向天祈禱;我以檀子鎮守南城,則楚人不敢北上。這些賢人所發揮的作用,又豈是夜明珠可比?」

第三個稱雄是趙武靈王。趙國在三家分晉之前就比韓、魏富強,趙武靈王強力推動胡服騎射,那是顛覆華夏民族傳統的改革,阻力超級強大,可是一旦改革成功,趙軍戰力迅速提升,滅了中山國、討伐胡人,領土向北擴大到燕、代,向西擴大到雲中、九原,並修築趙長城。

韓國在七雄中最弱,但在韓昭侯時期,開始對農地施肥,這是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大改進,物產富饒使得商業發達,因此韓國商人在戰國時期最稱活躍,韓國的城市因此繁榮,後來造就秦王政一統天下的呂不韋就是「陽翟大賈」(陽翟是韓國舊都,商業大城)。

最終削平六國一統天下的秦國,在戰國初期國勢不強,經過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後逐漸強大,而商鞅變法是一次政治、社會、經濟、軍事的全面性改革,秦國的制度後來甚至「天下人皆利秦之制」,也就是說,秦國統一天下是必然的趨勢。

該做結論了:戰國紛紛誰能稱雄?第一看人才,第二看改革,然後才是一般認為最重要的富國強兵(經濟和軍事)。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總是看現況,然後西瓜偎大邊,風險是「大邊」可能會變小,而且消風得很快。

又,戰國的遊戲規則是不講仁義的,一切以「有利」為前提。例如川普,當前西方媒體基本上對川普不友善,我個人也不欣賞川普的作風。然而,川普想要進行的是一個全面性大顛覆,如果真能夠「切除華府幫」,美國將是完全不一樣的另一番景象。但能不能「再次偉大」,仍然先看人才、再看改革,然後才看經濟、軍事。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