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經濟周刊》以「晶片制裁 - 我們可不能向美國學習」為題,刊發評論指出,美國人正在層層加碼針對中國的晶片制裁,這恰恰說明貿易制裁對中國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
「我們固然可以認為,層層加碼的限制說明了美國對華路線的強硬。不過,另一種說法可能更加准確:層層加碼說明了以制裁作為貿易鬥爭工具會多麼複雜、多麼難以取得成效。美國之所以要那麼快地層層加碼,主要是因為上一輪制裁所導致的問題在短時間內就凸顯出來。近期越來越多的報導稱,中國正在利用預裝在電腦裡的游戲晶片來滿足其工業需求,還讓科研機構想辦法繞開制裁來為中國工業界供應高性能晶片。現在,美國人正在打擊這些迂回路線。至於新一輪的制裁措施是否有效果,還完全是未知數。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人也會找到繞開新一輪制裁的迂回路線。」
作者注意到,如今許多歐洲人都在呼籲像美國人一樣更強硬地對待中國,限制中國獲得高科技產品、補貼本國的競爭企業。但是,業內人士估計,美國斥鉅資補貼的本土晶片工廠依然不會具有競爭力。「在一個產品利潤率最高的行業中,補貼首先會流向那些沒有補貼就毫無競爭力的企業。就在近期,收受了大量補貼的英特爾公布了異常慘淡的經營數據,該公司的業績也許要到下一個十年才有望好轉。花旗集團的金融分析師指出,就算憑借鉅額國家補貼,曾經引領市場的英特爾依然無法追趕上如今的領跑者台積電。補貼資金則打了水漂。」
「有人會反駁說,中國人依靠補貼在太陽能等領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這樣的論據當然是正確的,但是卻忽視了體制差異這一事實。對於專制國家而言,貿易保護主義是有力的工具。但對民主國家的市場經濟而言,貿易保護主義則幾乎總是會扭曲市場關係,毫無成效且代價高昂,少有例外。」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