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小英財經政績─稅基流失嚇壞財部

2018-09-24 07:30

? 人氣

稅改讓綜所稅稅基剩下24%,財政部長蘇建榮趕快叫停下波稅改。(資料照片,甘岱民攝)

稅改讓綜所稅稅基剩下24%,財政部長蘇建榮趕快叫停下波稅改。(資料照片,甘岱民攝)

曾經是小英總統引以為傲的「財經政績」,結果嚇壞財政部─所謂的稅改東減西扣後,綜所稅的稅基大幅流失到剩下24%,原本要再推的「第二波稅改」,只能緊急叫停、從長計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今年7月在民進黨的「改革政績一定營」中,蔡英文羅列眾多執政後的財經政績,稅改是其中之一。蔡英文說,政府推動稅改,提高企業所得稅,但免除一般大眾的稅賦負擔;明年報稅的時候,所得3萬以下的人,基本上是不必繳稅。「如果不是民進黨執政,這些改革有可能發生嗎?」

但日前卻傳出,財政部原本要在立法院本會期中,提出第二波扣除額稅改,但算一算後發現,因為去年稅改大放送,大幅調高綜所稅四項扣除額,造成今年起綜所稅稅基,由過去的38%一口氣砍到剩24%;不僅是台灣財稅中上的空前新低,與其它國家相較,稅基低落程度亦是「名列前茅」。嚇得財政部長蘇建榮馬上對第二波扣除額稅改喊卡,同時也向行政院長賴清德報告獲得支持。

小英說得沒錯,如果不是民進黨執政,月薪3萬以下就不必繳稅這麼好康的事,大概不會發生;但同樣的是,綜所稅稅基流失到只剩下24%的這種蠢事,也不會發生。

而在啟動名為稅改、實為減稅大放送的列車後,稅基持續下降的趨勢要止滑恐怕相當吃力。除了確實實施的基本生活費排除薪資扣除額,造成42億稅損的新制確定上路外,擺在眼前的還有:民進黨主打的長照政策,所謂的「長照扣除額」是非給不可,更別提各部會與立委提出琳瑯滿目的減稅項目,從健檢到藝文消費支出都有「扣除額」,高達54項的立委提案造成稅損千億元以上,蔡政府能否全擋掉,要再觀察。

無論如何,在選舉制的國家,減稅容易加稅難是難逃的定理,稅基降到24%,要拉高是相當「辛苦又困難」。

何以致之?根源在蔡政府推動了一項不公不義的稅改;這個稅改起因是蔡英文見過市場人士後說「內外資不同稅率」是她心中的痛,眾官員為了醫治總統心頭之痛而啟動稅改,其出發點與核心是股利所得的減稅─其實就是幫大股東們減少。股利所得高者多是富豪階級,反過來看也是富人所得有更高比例(7成以上)來自資本利得,因此此稅改就是幫富人減稅無疑。

財政部為了平息外界「為富人減稅」的批評,最後端出的議案才大幅調高各項扣除額,這招在政治上非常成功,完全平息一般社會大眾的反對與不平,大部份人未必能察覺到稅改中,富人才是真正受惠最多的一群,一般家庭減少的稅大概1-2萬元,高所得級距家庭平均可少繳數百萬元的稅,更頂尖的富豪則是以億計的降稅利得。

不過,相應而來的就是稅基流失下降。用白話文說,蔡英文為了幫富人減稅、降低股利所得,所以讓一般民眾「雞犬升天」、扣除額一起調高、同享減稅「清湯」,富人則「吃牛肉」。但稅賦公平、稅基穩固,就被犧牲當了陪葬品了。

小英會把減稅當成財經政績,確實相當特別,因為以政治上而言,原本就是減稅容易又受歡迎,加稅卻難如登天更如政治上的自殺;再以財政上來看,除非幫小民減稅的同時找到穩固的新財源,能繼續維持財政的堅實,否則減稅實在不是一個值得說嘴的「財經政績」。由財政部被嚇到吃手手,因為綜所稅的稅基一口氣減了14個百分點,掉到剩24%來看,顯然去年稅改減稅是埋下長期財政的隱憂,並無太多可稱道之處。而去年推稅改時,財政部再三強調的財政穩固,顯然是有不盡實之處。

財政部已經說,對扣除額「不能只有加法,沒有減法」,顯然知道去年稅改減過頭了。下次總統再要秀財經政績時,不防先想想財政部的驚嚇狀,考慮一下是否該把「月薪3萬以下都免繳稅」納入清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