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那位美國總統是誰、選舉時說了什麼。
拜登上台後,許多人以為他會取消這些無理的關稅,因為美國費城的大鋼鐵廠是除了澳洲力拓、必和必拓之外,整個鋼板生產過程中獲利最高的終端。這段沉重鋼板的太平洋旅程,只有一個目的─降低成本。因此,不只賓州的鋼鐵公司,包括它出售的對象:波音、特斯拉、高樓大廈建築、美國製的許多高性能鋼製用品……所有的成本及售價均因全球化分工生產而變得更便宜。
但拜登的首席貿易談判代表戴琪表示:堅持關稅,是美國重新布局產業政策的一環。美國前聯準會主席、現任財政部長葉倫認為:堅持關稅,有利於美國對外貿易談判,尤其對於中國。
如果仔細追溯鋼板誕生的生涯,中國可能是個幌子,有利於快速凝聚全美共識推動貿易保護主義。
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一直到雷根總統時代才開始全面轉變,那是繼胡佛總統之後最相信自由貿易、自由經濟主義的年代。雷根總統八年至老布希、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共歷經了三十六年的全球化及多邊貿易協定。
但那些在已開發國家工業的民眾,當美國走向全球化,工業走向高度自動化,金融走向解除監管號稱金融國際化時,他們被拋得遠遠的。他們付不起大城市的房屋或是房租。找一份在城內微薄薪資的工作,他們得花上一個小時以上、搭乘八十年前的老舊火車,連結一百年前的地鐵,抵達工作地點。
城市內的霓虹燈閃爍,一旁新開的 Whole Foods 有機市場,離他們的生活太遙遠。於是當所有美國主流媒體無視於他們,他們透過網路、透過臉書、透過推特,開始聚集。二○一六年,他們有了共主─川普。
如果美國主流媒體不論後果,均以「阿拉伯之春」來形容二○一一至二○一二年阿拉伯民眾因為通膨透過網路、臉書掀起的體制革命,二○一六年川普的崛起及當選,何嘗不是「美利堅之春」?
這場革命的第一個特色是愛國主義,由此延伸:北約組織成員國國防預算太少,美國不是呆瓜,一直付錢。
其次是小心中國,它正在崛起;而且它及亞洲人偷走了我們美國人的一切,從產業到工作。
二○一八年三月,在川普向全球化開出第一槍─課徵鋼鐵及鋁關稅前,美國商務部於二十天前的二月十六日公布「鋼、鋁國家安全調查報告」。這份報告為了反對全球供應鏈,公然把關稅和「國家安全」扣在一起,令反對者無法辯駁。報告大剌剌且粗糙地指出,美國是全球鋼鐵最大進口國,美國國內自二○○○年起有六座高爐及四座電爐倒閉,且自一九九八年起就業人數已大幅下降三十五%。全球鋼鋁產能過剩七億噸,幾乎為美國每年鋼鐵消費量的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