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哲連斯基這一錯著可能全盤盡墨

2024-04-16 07:10

? 人氣

2024年4月11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的記者會發表講話。(美聯社)

2024年4月11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的記者會發表講話。(美聯社)

一年半前承認「錯估了哲連斯基」,原本認為他就是個搞笑演員(喜劇演員是美化用語)而已,然而他領導烏克蘭抗俄的表現,實在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是,烏克蘭國會上週通過新的動員法,撤銷原本動員法「服役36個月後復員」的條文,激怒了現在身處前線經驗豐富的官兵,若後續處置不當,很可能成為抗俄戰爭的致命傷。

立即進入腦中的歷史借鑑是諸葛亮。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造木牛流馬運送軍糧的故事為人所熟知,但那次北伐過程中一個不大受人注意的事件,卻足為哲連斯基的範式:

諸葛亮用計割了隴西小麥,運回鹵城(今甘肅天水附近)打曬,司馬懿急調雍州(關中)兵馬到前線。在此之前,諸葛亮既定戰略是因糧於敵(搶割隴西小麥)後徐圖緩進,因此下令,二十萬大軍分為兩班,以百日為期輪調,剛好到了換防期限,漢中換防兵馬已經出了川口,隴西八萬軍隊有四萬應當返回漢中,已經開始打包。此時卻傳來敵情:孫禮引雍、涼人馬二十萬前來襲取劍閣,司馬懿自引兵來攻鹵城。(以下引《三國演義》原文)

蜀兵無不驚駭。楊儀入告孔明曰:「魏兵來得甚急,丞相可將換班軍且留下退敵,待新來兵到,然後換之。」孔明曰:「不可。吾用兵命將,以信為本。既有令在先,豈可失信?且蜀兵應去者,皆準備歸計,其父母妻子依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難,決不留他。」即傳令教應去之兵,當日便行。眾軍聞之,皆大呼曰:「丞相如此施恩,我等願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殺魏兵,以報丞相!」孔明曰:「爾等應該還家,豈可復留於此?」眾軍皆欲出戰,不願回家。

演義後面的情節不贅,總之蜀軍因此大破魏軍。這個故事並非演義杜撰,乃載在《三國志》的史實,一本三國演義雖然神化了諸葛亮,但諸葛亮守信御軍之道,事實上是他成為一代名將的重要原因。而證諸歷代兵書,總以軍紀為打勝仗的最先條件,軍紀的維持不外威信二字,而信又是威的先決條件,也就是「建信以樹威」則易行,「用威以行信」則軍心不服。

烏克蘭抗俄戰爭不是國軍出征,而是敵人入侵保鄉衛國,這種戰爭其實不應該適用屆期換防的法令,這在俄軍入侵時就應該下達的抗戰緊急命令。但那時候的哲連斯基事實上缺乏三軍統帥的能力和思慮,不能怪他。可是戰爭打到今天,他在國際宣傳上表現得可圈可點,卻在這件事情上錯得離譜。

簡單說,烏克蘭面對強敵入侵,仍然堅守民主,撤銷動員法中的條文,還要經過國會冗長(好幾月的辯論與近4300次修正)程序,在我看來根本是綁起手腳打仗。哲連斯基這一錯著可能導致全盤盡墨,烏克蘭若繼續這樣的「民主抗戰體制」,哪有勝利的可能!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