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真觀點:歐洲農民吵鬧什麼?-台灣怎麼借鏡

2024-04-18 07:10

? 人氣

是的,農民抗議浪潮中,歐盟各國的右派政黨都想趁機撈一杯羹。荷蘭政府先前試圖減少畜牧業養殖家畜數目,以符合歐盟減碳目標,意外引發極右派政黨的支持度暴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法國亦然,財政支出缺口擴大,今夏還要舉辦勞民傷財的奧運,動腦筋要取消農民的農機柴油價格補貼,一併禁用某些殺蟲劑和除草劑,並呼籲節水。雖然「國家農業研究院」(INRA)說減少四成農藥用量,不影響作物收成,但農民不買單!二月底舉行年度農業博覽會,馬克宏總統赴會表示支持農民,沒想到大會安排一個環保組織負責人到場演說,農民更加群情激憤,開著幾千部拖拉機到場「堵」總統。主辦單位很識相,連忙取消環保組織到場的活動,還是阻擋不了農民的怒火。極右政黨「民族陣線」(RN)領袖瑪麗安‧勒朋在法國農村地區的支持度大增,過去幾年她持續營造自己關心農民疾苦的親民形象。

歐盟雖是單一市場,並非全歐洲各處的胡蘿蔔、雞里肌肉、麵條都是一個價錢。內部各國、國內各區、各連鎖超市系統,還是有價格高低差異,反映了生產運輸及水電人工的成本差異。而歐洲農產品在產地農民及終端消費者之間有眾多的食品公司,扮演中盤商仲介。在法國,這樣的食品公司近百家,它們在國內外營銷各類農產品。

2018年馬克洪總統第一任期時,制定公佈了一個簡稱「 EGAlim」的法規,冗長的全名大意是說立法是為平衡農業生產者及食品供應者之間的長期商業關係,並考量食物的安全及供應鏈穩定,例如規定農民種植作物中須有至少一半是有機產物。

「 EGAlim」規定食品公司與地區農會的供應鏈各方,一年只有在12月到次年3月中磋商談判一次,決定未來一整年的價格,這當然有失彈性。2023年6月有75間食品公司聯名上書政府,要求重新談判降價,他們說很多原物料的價格年中都降了,先前訂價太高,消費者也吶喊受不了。

價格方面「 EGAlim」強制規定:中盤商的售價必須至少比產地價高出十個百分點,食品零售商的折扣不得低於六六折。後果是法國食品價格比歐洲其他國家平均高出15%,苦了消費者。後來政府讓步,允許食品公司直接向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三國農民採購農產品。這些國家的農產品交易可自由議價。2024年初法國農民堵路抗議,就是要求禁止輸入法國以外的所有農產品,除非都接受「 EGAlim」的管制條件。

烏克蘭也有關係

波蘭農民另有憤怒原因: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海岸線幾乎全部淪陷,僅剩奧德薩等三個黑海港口可以出海。在聯合國出面調停下,2022年7月,烏克蘭、俄羅斯和土耳其簽訂《黑海穀物協議》(BSGI),允許烏克蘭的穀物及俄羅斯的穀物和化肥,可從各自黑海口岸經由土耳其管控的海峽前往地中海再轉運他國,雙方同意停止互向對方港口及船隻攻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