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孫大砲的鴻鵠之志出現機會?

2024-04-30 07:00

? 人氣

2024年4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2024年4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布林肯訪問中國,直指「如果沒有中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將難以為繼」對北京施壓。然而五月中普丁就要去北京,俄羅斯官方更發表「俄中貿易超過90%的結算都以人民幣進行」,中俄兩國關係從未如此水乳交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腦中閃現林則徐對左宗棠說的:「終為中國患者,其唯俄羅斯乎」,因為這一句話,左宗棠後來拼了老命(將自己的靈櫬運到哈密)討回了伊犁。當時的情況確實如此,後來搶走中國最大土地的也正是俄羅斯,而一百多年前的那種情況這幾年似乎反轉了,現在是俄羅斯需要中國支援,且持續增加中。於是腦中又浮現「孫中山的鴻鵠之志」。

提到這個,實在不能不佩服「孫大砲」的外號不是浪得虛名:當國民革命還在「百折不回」階段,孫中山跟章太炎已經開始討論「未來建立民國應該定都何處」,在幾番書信往來中,章太炎傾向於定都武昌,孫中山並未否決這個意見,但是提出一番更大格局的想法:「謀本部則武昌,謀藩服則西安,謀大洲則伊犁」。意思是,如果只圖安定傳統的中國本部,武昌很適合;但若想要恢復歷代盛世的疆域,應該定都西安(漢唐盛世的京城都是長安);如果更放大眼光目標歐亞大陸,最適合的國都是伊犁。」

大砲歸大砲,孫中山並不是一位空言夸夸的人,放棄武昌定都南京是盱衡情勢,甚至一度為了希望袁世凱離開北京而提出定都開封(沒騙成)——那個題目也有很多故事,但非本文重點。

本文重點在於,一度成為蘇聯小弟的中國現在站起來了,甚至比老大哥更強壯,俄羅斯受不了北約的步步進逼(個人認為如此)而進軍烏克蘭,如今陷入泥淖(烏克蘭很慘,但俄羅斯好不到哪去),若非中國力挺,可能早就「謝謝收看」了。而中國受益於烏克蘭戰爭的,除了廉價的俄羅斯油氣之外,上合組織順利擴大(超過一倍)更為推動一帶一路排除了最大阻力——最大阻力不是美國和西方力阻,而是俄羅斯原本消極配合(俄國在中亞的影響力大過中國),現在不得不讓中國「暢所欲為」。

歐亞絲路有兩條線,北路經中亞、莫斯科到歐洲,俄羅斯願意配合將能順利推動;南路經中東、土耳其到歐洲,經過全球政治/宗教最複雜的地區,現在也因為以色列打加薩使得伊斯蘭兄弟同仇敵愾,相對容易拉攏。

OK,如果中國的一帶一路推動成功,歐亞大陸能夠建立一同發展的共識,那麼,「建都伊犁」就不是大砲的異想天開了。

誠然,「歐亞大陸建立共識」說來輕鬆卻談何容易,但是,美國國力走下坡還看不到「中興氣象」,而北京很努力、俄羅斯配合、歐盟(至少德法)起心動念,環境氣氛向好,所以說「出現機會」。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