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中美密集高層互動─談判難以代替對抗

2024-04-26 07:00

? 人氣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擬於本月24至26日訪問中國大陸,這是他一年內的第二次訪陸。在此之前,包括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和白宮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貝沙蘭(Sarah Beran)等官員,已相繼訪問中國;此外,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與中共防長董軍也通了電話,這是雙方防長暌違一年半以來、亦是董軍今年初上台後的首次對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於本月二日進行視訊通話後,上述中美兩國在軍事、外交和財經各個領域展開的密集高層接觸,目的如美國國務院的一名官員所說,是「加強溝通,減少誤判和衝突的風險」。我們認為,從拜登和習近平各自的內外處境看,雙方此時展開「預防性外交」和「預防性國防」有其必要;但從雙方高層對話的過程看,中美關係距「談判代替對抗」,仍有一段崎嶇的道路要走。

經濟問題是中美雙邊關係的「重中之重」。葉倫總結她此次大陸之行取得的三項重要進展,包括:第一,中美雙方同意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開展密集交流;第二,雙方正在擴大共同打擊非法融資方面的合作;第三,雙方將繼續進行一系列金融技術交流。

葉倫被視為美國對中政策的「溫和派」,她強調美國並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中美兩個經濟體已經深度融合,全面分離對中美來說都是災難性的;但她此行向中方官員提出了美國對「產能過剩」問題的擔憂。葉倫認為,華盛頓當局不會接受美國新興產業因中國進口補貼而遭到重創的情形發生,聲稱這些擔憂無法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因此,中美雙方將在專門的架構之下,進行更加詳細、針對性的討論。

葉倫返回華府後即與美中經濟與金融兩個工作小組的負責人會商,研討如何在合作與分歧的各個領域推動建設性對話;但與此同時,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卻在眾議院的一項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準備使用包括採取新關稅行動及對陸301條款關稅的審核等貿易工具,來對抗中共的非市場政策與做法。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隨即宣布,將對中國海運、物流和造船業展開301條款調查。白宮亦同時宣布,將陸製鋼鐵和鋁的進口稅提高3倍。

在軍事方面,中美在去年11月和今年4月的「拜習會」,均設定要「恢復軍事溝通管道」的進展,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美中防長對話。五角大廈表示,奧斯汀本月16日與董軍的視訊通話「有助避免誤解」。

中美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對峙,近年來確有日益升高的趨勢。例如,美國2023年《中共軍力報告》(CMPR)指出,中共2021至2023年在印太地區對美國軍機實施180多次強制性及高風險空中攔截,頻率高於過去10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