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指出,莫迪最成功的政策借鑒了1990年代及2000年代印度出現的自由主義政策,但這沒有錯。他推動停滯的改革,親自監督關鍵決策,威嚇官僚機構的落後者及反對者,值得讚揚。有人說他助長了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然而,儘管一些大公司得到了優惠,但業務集中度正下降,貪腐現象有所減少,商業呈現出豐富的多元樣貌。如果今年莫迪連任成功,印度經濟將繼續強勁成長,印度的中產階級也將成長:6千萬名印度人年收入超過1萬美元,而美國知名投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預計,到2027年,這個數字將達到1億人。
然而,《經濟學人》指出,印度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10億勞動年齡人口中,僅約1億人擁有正式工作,其餘大多數人都從事臨時工作或失業。為了吸收印度的一些閒置勞動力,莫迪正利用國營激勵計畫來促進製造業發展,但即使該計畫達到目標,也只能創造700萬個就業機會,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中國出口激增的計畫只會讓莫迪的任務更艱鉅。
《經濟學人》指出,印度經濟必須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才能維持成長,其中一個方法是建立更大的資訊科技部門,成為數位化世界的中心,並成為數位金融、食品、國防在內的出口產業群,這些產業勞工的支出將在建築業及旅館業等其他產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一個高效單一的國內市場將提高整體生產力,目標明確的福利可以幫助那些落後者。為此,印度必須改革教育及農業,並讓更多人口從人口稠密的北部遷移到南部及西部的大城市。
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有一些才華及想法,但主要集中在意識形態及針對穆斯林的抨擊,反自由主義的興起削弱了政治反對陣營及言論自由。企業對莫迪的擔憂或許可以解釋投資尚未激增的原因。《經濟學人》指出,讓印度大眾為2030年代巨大社會變革做好準備的過程才剛開始,重塑教育、城市、農業需要非印度人民黨領導的各邦政府及面臨混亂的社會團體合作,但莫迪讓人討厭的政治讓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彼此疏遠了。
《經濟學人》指出,印度及其經濟體面臨的問題不是莫迪是否會勝選,而是他是否會改變。為了制定媲美1990年代的新改革議題,並培育出獎勵人們獨立思考的繁榮知識經濟,莫迪必須抑制獨裁的衝動。為了吸引更多的本地投資及外國投資,並尋找具有成長思維的繼任者,他所屬的印度人民黨必須遏制其沙文主義政治,否則莫迪的國家復興使命將無法兌現其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