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當局所考慮的當然是選情,鑑於美國各大學校園支持巴勒斯坦示威引發的對立逐漸升高。洛杉磯加州大學0501爆發挺巴、挺以色列兩派示威者暴力衝突,校方請求警方進入校園維持秩序;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鎮暴警察0430使用閃光手榴彈攻堅,進入被示威者占領的漢彌爾頓大樓逮捕數十名示威者,結束占領行動並清理在校園內的帳篷。
哥大已成了這波校園示威的灘頭堡壘,學生們運用社群媒體和智慧手機快速溝通、複製策略,訊息橫向快速傳播,讓此波抗議規模日益壯大。觀察過去60年來的各個抗議行動,聖母大學榮譽教授柯萊特等歷史學家表示,這波學運規模,可以與結束南非種族隔離和2011「占領華爾街」示威活動相提並論。
觀察這波反猶太學運:
(1)反猶太/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可以說是這波學運最核心的訴求:自從2023/10/7哈瑪斯發動突襲以色列並劫持以國軍民為人質開始,反以/挺以的聲浪就在國際輿論上激盪。原本對於讉責哈瑪斯「恐怖攻擊」暴行應該是一面倒,可是這回國際在第一波以色列反擊空襲巴勒斯坦平民之後,譴責哈瑪斯的聲音並未被激發起來,反倒是隨著以軍進入加薩走廊掃蕩哈瑪斯時,愈來愈多聲音是關注在巴勒斯坦成千上萬的難民。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多次停火案表決中,美國一再動用了否決權阻止下來,則成了唯一支持與協助以色列的聲音,讓其他14席國家愈來愈不滿。因為巴勒斯坦難民死傷數字不斷上升,以軍挾軍事優勢對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民眾下手,造成大量的流離失所,被迫不斷往加薩南部遷移,以色列原本「師出有名」,自此反而變成了「種族屠殺者」。美國大學學運就是在這種國際氛圍變化中,同情巴勒斯坦而支持巴勒斯坦呼聲在校園中愈來愈蓬勃發展。
(2)反猶/挺猶論戰在大學校園園激盪,激發這場大學之春學運:2023/12/6,賓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三所私立名校校長出席眾議院的聽證會,針對校園內的反猶太主義活動的說明應對方案時。遭出身哈佛的共和黨籍紐約眾議員斯特凡尼(Elise Stefanik)提問:如果校園裡有人呼籲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校方如何處置?三位校長均未正面回答,讓斯特凡尼不滿,也引來軒然大波。特別是三校的金主、校友反彈激烈,迫使賓州大學校長麥吉爾率先主動求去。哈佛大學校長蓋伊則在學校教授與管理層的力挺下暫保職位,但是校園言論自由的議題仍舊餘波盪漾。換言之,原本是大學校園民主的議題對談,竟然成了政治人物炒作的議題與鬥爭的工具,隨而引爆了長春藤名校背後的金主與校友們群起而攻之的對象,這些金主與校友們明顯是支持以色列的死忠部隊,逼迫原本堅持「保持中立」的大學校長下台,嚴重地激起學生對抗「特權」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