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基觀點:大膽提出「中華臺灣邦」─520之前給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建言之三

2024-05-13 06:40

? 人氣

1971年中華民國政府被驅逐出聯合國大會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入會是「恢復「其合法代表席位(代表「海峽兩岸的全體中國人的政府」,原先是ROC政府,現在是PRC 政府!),按照「政府繼承」原則,繼承中華民國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所註冊的國家名稱「the Republic of China」沒有改動。所以,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英文註冊名稱一直沒有改動。這也給兩岸統一有個國際法名稱的基礎。80年代中國大陸國家主席楊尚昆在會見美籍華人學者楊力宇時曾經表示:統一之後中國國號可以改為「中華共和國」,把「人民」兩個字拿掉,英文還是叫做「the Republic of China」。這點對於臺灣的「中華民國派」可能是個比較溫暖的安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章念馳的祖父就是知名國學大師、國民革命家章太炎,在民國成立制定國號時,曾經寫過《中華民國考》一書,詳細考據說明定名為中華民國的道理。可能因為家學淵源頗為深厚,在他擔任汪道涵秘書時期,我曾聽他親口表白作為大陸研究臺灣問題學者的心態,他說:「研究臺灣問題的人,如果不能站在臺灣人民的立場、不能跟臺灣同胞具有同理心、同樣的情感一起呼吸──那他就沒有資格討論臺灣問題!」

劉國深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畢業的博士,與大陸「三代國師」王滬寧系出同門,曾任廈大臺灣研究所所長、臺灣研究院院長,現任廈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大約10年前他來臺灣考察時,曾經被朋友安排去拜會一貫道總會道場,當時有一貫道的執事領導詢問能否派出幾位學生去廈大臺灣研究院攻讀博士時,他很爽快地答應了。當時我在旁一愣,因為我知道大陸一向把一貫道列入所謂的「會道門」邪教組織,怎麼能夠接納?他說學術研究沒有問題的。後來他又談到現在他們正在研究,如何跳脫國際法「主權論」的框架,在中國傳統「天下」概念下思考國家統一過程中有關「中華民國」的定位問題。

這個提法讓我高度震驚。其實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本來就是歷史縱貫系統的兩個朝代問題:如何處理本朝與前朝殘餘政權的遺留問題。當年北洋政府與滿清遜帝溥儀皇帝的退位安排,本來是保留紫禁城作為獨立王國(跟梵蒂岡一樣!),溥儀在城內還是皇帝。這個待遇跟拿破崙被流放在聖海倫島(St. Helen Island)一樣,擁有完全主權,還有政府各部會編制,甚至還有郵電局。

古代封建王朝的中國朝代更替,新上臺的王朝都會保留被推翻的前朝遺族封邦建國,例如夏朝被商朝滅亡,商湯封夏氏的貴族於杞國(不錯,就是「杞人憂天「那個杞國!),以奉祀宗廟祖先。而商紂王被滅後,周朝就封他的後代在「宋」建國,祭祀香火。(這個宋國就是成語「五十步笑百步」那個宋襄公的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