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程度的學生上頂大,部分國立或老牌私校幾無門檻,生源不足致使學校什麼學生都得收、只要會呼吸就能錄取,現在學生、家長是老大。
玻璃心、眼高手低、狂妄自大、不用早自習、早自習不用小考,缺曠課、上課睡覺、聊天、玩手機、在校園摟抱親熱、抽菸、霸凌、破壞、肆無忌憚…校方動輒得咎一切處置都得小心翼翼。
現今人們習慣藉由網絡平台分享生活點滴,不少人選擇將不滿發洩到網絡上,無腦抱怨、討拍、給出負評,甚至動員網軍出征。這樣的行為越演越烈,造成不必要的社會對立和傷害。
任何人都有表達不滿的權利,然而,當抱怨和負評脫離了建設性和真實性,轉而成為攻擊、誹謗或虛假陳述時,不僅失去了解決問題的價值,更違背了道德與法律的原則。
社交平台的匿名性和方便性使得不實、負面言論迅速擴散,對社會造成嚴重影響,這不僅傷及被攻擊者的名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網絡言論的公正性,使得平台上充斥著大量的不實資訊,阻礙了真正需要關注的聲音與資訊。
在此誠懇呼籲,大家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更健康的網絡溝通環境:
1. 提高個人媒體素養:廣泛教育大眾理解網絡言行的社會影響、法律責任,學會區分情緒宣洩與有效溝通的界限。
2. 平台責任加強:應強化社交媒體及評論平台內容監管,對惡意的誹謗、假訊息和人身攻擊進行規範。
3. 法律手段的運用:當網絡行為觸犯法律,如涉及名譽權、隱私權,應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4. 組織應對策略:為提升服務品質,主動聽取群眾意見,妥善處理合理投訴,避免衝突矛盾。
網絡是溝通的工具,不應成為無節制抱怨的管道。台灣需要建立一個更為理性、公正的網絡溝通機制,讓每個聲音都能得到適當的關注和處理,而非被無端的憤怒和失控的情緒所淹沒、讓溝通回歸其應有的理性與和諧。
*作者為高中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