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間,中國的汽車出口量幾乎增加了四倍,到2023年達到了約500萬輛。許多出口汽車是運往俄羅斯的燃油汽車,其他則是銷往東南亞、歐洲和其他地區的電動車。
另一種策略是在中國以外願意接納中國品牌電動車的市場開設工廠。比亞迪正在巴西、匈牙利、泰國和烏茲別克斯坦開設新工廠,並考慮在墨西哥開設一家工廠。中國汽車生產商奇瑞汽車(Chery Automobile)計劃與西班牙合作夥伴Ebro-EV Motors合作,在西班牙生產汽車。
拜登政府的上述舉措並未直接涉及中國電動車企在墨西哥開設工廠並設法跨境向美國輸送的情況。從書面上來看,這種汽車可能享受低關稅。
但分析人士說,華盛頓可能會阻止任何中國品牌的電動車進入美國境內的汽車展廳。周二的舉動表明,為了打擊白宮所謂的中國「人為壓低價格的出口產品」,美國會採取在美國看來合理的激進策略。
拜登和他可能在11月大選面對的共和黨籍對手川普(Donald Trump)都已表示,中國汽車生產商在墨西哥的任何工廠都可能被徵收高額關稅。
歐洲的決策者雖然也在考慮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關稅,但對此事的看法與美國不同。分析人士說,歐洲決策者希望促使中國企業在歐洲建廠,而不是完全阻止中國品牌的汽車。
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本月訪問歐洲期間,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表示,歡迎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車企在法國開展工業項目。
在4月份舉行的北京車展上,一些中國汽車生產商表達了在海外生產的長期意向。其中包括由中國吉利汽車(Geely Automobile)投資的電動車品牌極氪(Zeekr)和電動車初創企業小鵬汽車(Xpeng)。
進軍美國市場
至於在美國生產汽車,中國公司面臨的障礙很多。即使美國政府允許在美國設廠,中國車企也要應對工人招聘、工會壓力、文化差異和美國本土可能出現的抵制等情況;在當前環境下,美國政府是否會允許中國企業在美國設廠還是個未知數。
川普3月在俄亥俄州的一場競選集會上說,如果中國公司使用美國工人,他將歡迎這些公司在美國建汽車廠。
中國企業進軍包括美國在內的海外市場的一個途徑,是銷售操作系統或電池等電動車相關技術。
中國的寧德時代(CATL)已經在與特斯拉和其他汽車生產商談判,希望在美國授權該公司動力電池技術,而不是在美國建立自己的動力電池工廠。
另一條途徑是與非中國車企合作。中國電動車新創企業零跑汽車(Leapmotor)和Jeep的母公司Stellantis周二表示,雙方將於9月開始在歐洲銷售零跑汽車面向大眾市場的電動車。這兩家公司表示,不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全球市場將很快跟進。
這些電動車將從中國出口,或由Stellantis在世界各地的工廠生產。去年,Stellantis表示將向零跑汽車投資15億歐元(合16億美元)。
Stellantis的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將該策略稱為一種適應不同關稅情境的方式。
責任編輯/李忠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