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觀塘港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現差案,上次環評大會中,民間、官派委員爭執不下,最後以鄭明修等5名委員離席拒審、大會散會收場。明(26)天下午的環評大會上中油即將再度闖關,不過環保署特別說明,明天只會有開發單位與旁聽民眾的發言,以及委員意見討論,並不進行決議。
中油說明,為了及時在2022年就近供氣給大潭電廠新增的燃氣機組,降低南電北輸的風險、確保全台供電穩定與用電安全,因此興建三階站確有其必要性和急迫性。不過三階站若要設在觀塘港,其預計建設的突堤和棧橋都將影響當地的藻礁生態,包含一級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瀕危的紅肉丫髻鮫,因而在專案小組審查時,遭環評委員以「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退回。
事實上,反對觀塘案的環團和環委都曾數度提議,將三階站改到台北港,以兼顧環境保育和能源政策的進程。對此中油回應,若要將三階站興建在台北港,環評、外廓堤及接收站圍堤、造地、接收站及輸氣管線工程,共需18年,趕不上大潭電廠的需求。
然而環評委員之一的鄭明修有不同的意見,他在12日環評會議上提到,先前與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一起到台北港現場會勘時,鄭評估花費4、5年就可完成基礎工程,而張景森詢問台北港方則認為不只4、5年,也就是未有結論;中油最後卻在答覆環評委員的書面意見中,定調在台北港建三階站需費時18年,讓鄭明修直批:「做一個接收港竟然要18年,我昨晚氣得都睡不著覺。」
行政院、中油堅持將三階站設在觀塘港,為了闖關環評,不惜將開發面積一再縮小,從最初的232公頃限縮到23公頃,以期減少對藻礁的影響。不過這樣的退縮僅限於工業區,亦即工業港灣的開發並沒有任何改變,因此環團並不買帳,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發言人潘忠政形容,中油此舉根本就是詐騙行為。
如今中油觀塘港三階站環現差案要再度叩關環評大會,此案預計分成兩個階段,明天會先由正反方表述各自意見、以及環評委員的意見回饋,閉門會議與決議則留待下次。過去雖也有環評案件審查太久,無法在同日做出結論的案例,但詹順貴表示,這是他印象中頭一個發生審查前就先預定分成兩次的案子。
「我總要讓環評會議開得成啊。」詹順貴說,考量到12日5名環委離席時的堅持,才做出這樣的安排。然而當時環評委員們不願在當日做出決議,關鍵之一在於認為環評制度有所缺失。
因現行環評法缺乏老舊環評案的退場機制,重大爭議的開發案僵持不下時,即便環委的專業意見、質疑沒有得到開發單位的完整答覆,仍會透過投票表決通不通過;例如深澳燃煤電廠擴建案就讓不少委員耿耿於懷至今,認定有強行投票通過的疑慮。
那麼難道分成兩次就可以免掉最後透過投票表決的公平性問題嗎?詹順貴回應,不會對最後的決議、審查走向預設立場,還要視閉門會議討論的結果。不過他也強調,投票表決本來就是民主國家議事方法的一環,也符合環評法規定,一切皆會依正當程序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