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案,事實上已經把「一國兩制」提高到「准邦聯或聯邦模式」。
不過,李登輝貿然拋出由蔡英文、張榮豐與陳必照、林碧炤等人所謂「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所提出的「兩國論」、「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之後,又企圖修憲完成「第二共和」、「新共和」。【註4】而大陸的回應就是更加緊縮「一個中國」定義,加強軍事演習壓力,飛彈都打進基隆與高雄港口外海。於是在阿扁上臺之後,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國民黨的大佬,例如孫運璿,連忙建議以「邦聯制」來緩和兩國論的刺激。國際法學者丘宏達也在《聯合報》發表「邦聯制,選擇統一的可行模式」(2001、7、8)。當然,2001年7月8日國民黨在《中央日報》發表邦聯說帖全文,7月13日大陸外交部正式拒絕邦聯制。
我們回溯這段歷史,是要說明,兩岸曾經有過《國統綱領》框架和平整合的可能性,由於兩岸欠缺互信,大陸對台決策者只能走教條主義的安全路線。而從李登輝開始、經過陳水扁、蔡英文,只要「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只要衝撞「臺灣主權獨立」的紅線,兩岸關係就越趨緊張。現在「台獨金孫」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馬上登基中華民國總統,兩岸走向究竟是戰爭還是和平?記得民進黨元老黃信介的名言嗎?「臺灣獨立是只能做、不能說,說了就死。中國統一是只能說、不能做,做了也死。」
問題是,今天中共的綜合國力已經足以擺平統一的各種阻力了。民進黨要「倚美謀獨」已經完全不可能。何況,美國並不支持臺灣獨立!美國其實支持的是維持現狀,而現狀隨時在更改。1972年《上海公報》的中美共識《七二共識》是「臺灣海峽兩岸的全體中國人都堅持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演變為1992年的兩岸共識(九二共識、共表一中)。從純粹軍事觀點,臺灣問題已經解決。剩下的是政治方面、心理方面、認同方面,中共還有努力空間,化解臺灣人民的疑慮與恐懼。
我們呼籲兩岸決策者考慮「震盪最低、衝擊最少」的統一模式── 「接近邦聯制的聯邦制」,也是「一國兩制」臺灣模式倡議的出發點。因為邦聯不是「一國」而是兩國簽訂邦聯條約組織而成,與兩岸目前憲法都是「單一制」國家不合。而「香港模式一國兩制」實踐之後發現的許多問題,不論中央政府顧慮的,或是臺灣方面擔憂的,都可以召開兩岸政治協商會議,邀請國際法專家以及多民族國家整合方案學者在事先詳細討論,逐一解決。
520到了,賴清德上臺了。千萬不要「天地不仁,以臺灣人民為芻狗。」
附註:
註1:關於「不否認臺灣當局為政治實體」此一問題,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內部意見分歧,據我瞭解,組員賈誼斌同意,但主事者吳學謙反對。所以,到了陳水扁時代,大陸幾乎正式同意了,阿扁卻拋出「一邊一國」了。